最近,有好消息传来,上海市教委正制定各种措施,解决体育师资缺口和场地不足的难题,以对接两年后上海一至五年级全面实现“加一节体育课”的目标。

  即便阴雨连绵,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体育课也不受影响。小孙同学很开心,哪怕是在自己的教室里,体育老师都能带着同学们玩出“花样”来。从这个学期开始,沪上一到三年级学生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此前实行的“三课两活动”变成“四课两活动”,即各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体育课成为低年级学生的第一大主课,在学校“天天见”。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发现,这一节加出来的体育课让原本捉襟见肘的体育师资更显紧缺。

  最近,有好消息传来,上海市教委正制定各种措施,解决体育师资缺口和场地不足的难题,以对接两年后上海一至五年级全面实现“加一节体育课”的目标。

  为“加法”题动足脑筋

  为增加一节课时,各所学校动足了脑筋。

  普陀区树德小学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小学体育兴趣化试点。今年9月开始,学校把体育课的“加法”做在乒乓项目上:开发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球趣”课程和“银球之魅”乒乓课程。原先每周两节体育活动课都设置成体育单科课程——“球趣”与“银球之魅”。原先的体育活动课内容,则结合学校“快乐30分活动”,分别安排在每周二、三、四“快乐30分”活动时间。

  用多出来的一节课让孩子们多学一项技能,已经成为不少学校的共识。松江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给全校班级都加了一节体育课,并且利用这多出来的一节体育课,让一到五年级学生有机会每年学习一项新运动:一年级学轮滑、二年级踢足球、三年级打网球、四年级学旱地冰球、五年级打篮球。“每位学生经历学校设置的至少5项运动项目,看似‘广种薄收’的课程,实质上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供了多元选择。”松江区首席教师、东华附校体育教师王萍说。

  体育课率先进行排课

  一个班加一节体育课,对原本安排“扑扑满”的市中心操场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牵一发动全身,全市小学一至三年级还对课程表进行了重新编排。此外,如何在不减少其他学科课时的前提下做加法,以及如何“匀出”本已捉襟见肘的体育师资服务这节体育课,不少小学各出妙招。

  松江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学时请体育课打头阵:学校由体育组依据场地先进行排课,确定好全校的体育课后,语、数、外等其他学科再排课。排课时间上,体育课从上午第二节课开始排,每节课场地上控制一定的班级数,不仅拉长了全天体育排课时间,也保证了学生活动效果。在浦东新区,不少学校会把这一节课加在周五下午,或者下午放学之前,也有的索性放在第一二节课“错峰”,为的是更好利用场地,把体育课上到位,达到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一定负荷量。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是小学体育兴趣化试点学校,早已施行“四课一活动”,如今加了一节体育课后,着力在课程设置上“动脑筋”。学校从上海体育学院引进美国SPEM课程,课程以跨学科的视角,融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等科学知识于一体。在原地跳绳、夹球静蹲、往返跑的体育课基础技能中,穿插计算心率、体验运动强度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体育知识,让学生大呼过瘾。

  师资场地如何扩充

  上海市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认为,这样的“加法”上海酝酿已久,时间的投入保证可以让孩子养成好的运动习惯。需要重视的是,除了课时保证外,要对这一节课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并且要达到一定的量。他认为,师资和场地是保证这个“加法”质量的关键。按照目前一到三年级增加一节体育课的需求量,全市体育老师缺口在500名左右。

  按照上海市教委的计划,争取两三年后,四五年级每周也要加一节体育课,目标是上海的小学以后每天一节体育课,这将对师资和场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市教委目前启动相应措施,为体育师资进行“储备”,同时进一步推进“上天入地”进行试点,为小学开辟更多的运动场所。

  市教委体卫艺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师资缺口,市教委已着力加强师资保障:一是将实施兼职教师聘用制,专业教练员、运动员可以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二是开展一师多技能培训,让学校里有体育运动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根据个人兴趣通过培训后上岗;三是启动长三角揽才招聘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沪任教。同时,将进一步指导本市各有关高校做好体育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培养。

  对于场地不足的问题,目前沪上一些学校通过加顶棚、利用地下室的方法扩充了学生的运动场地面积。未来,更多的学校可以借鉴此类方法,同时发掘笼式足球场、全天候智能操场等,并寻求与区体育局的合作,争取让更多的社会体育场地向学校开放。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