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13日在沪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13日在沪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作为今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纲领性文件,《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的推进路径以及发展的保障机制,标志着长三角教育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两步走”目标:
——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联动发展的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长江经济带乃至中西部地区辐射,为全国其他区域教育合作提供示范,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整体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携手打造并初步建成全球卓越的教育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区域教育协同创新样板,共创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联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典范),形成具有区域特点、中国特色、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教育体系,形成亚太地区教育高地。
在保障机制上,《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明确,成立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由三省一市分管副省市长任组长,邀请教育部相关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特别顾问;成立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院,三省一市依托该研究院,携手做好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研究与重点项目服务等工作。此外,三省一市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年度会议轮值机制,《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也将每5年进行一轮确认更新。
《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于13日签署。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3年,长三角教育将率先在高教、职教、师资等若干领域深化协作、重点发力。
例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将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联合实验室,形成需求导向的联合共管机制;在职业教育领域,将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形成职业技能人才的错位培养机制;在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方面,将共建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构建“影子校长、影子教师”的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
另悉,三省一市将共建“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中心”,将合力研制、发布“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开展监测评估,引领各级各类学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