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将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整体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育人实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交通大学将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整体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育人实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理论课程建设,凸显理想信念教育。 大力推进社会实践学分化,在《通识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基础上,建设《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课程,纳入“两课”必修课板块,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强化思想引领,校领导从“如何认识新时代变化”“如何进行认知和实践”“如何做好实践的准备”三个维度,为全体学生上好《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导论课,专家教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围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报告撰写、网络宣传技能等专题,合力上好分论课。
优化实践板块设计,加强实践项目管理。 积极构建“大实践”格局,系统设计学生党支部“共行计划”专项、就业引领专项、通识实践专项三个板块,规范实践立项、管理及考核。“共行计划”专项面向学生党员群体,鼓励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组队,强化与地方基层及重点行业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互学互访,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业引领”专项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鼓励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组队,集中到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调研实践,引导学生在择业就业中主动服务国家。“通识实践”专项面向低年级学生群体,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队,通过国情调研、社会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多走多看、常思深悟。
整合各类实践资源,精心设计实践内容。 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依托533个社会实践基地、213个就业实践基地、32个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等平台,每年组织800余支团队近万名师生奔赴各地开展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开展“红色之旅”主题实践,结合学习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优秀学子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组织科研转化主题实践,鼓励师生结合专业课题研究,到基层一线解决具体问题。组织“助飞计划”主题实践,利用在校师生返乡机会走访贫困新生,介绍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组织“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技下乡、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情系新疆,践行使命”实践团赴南疆开展教育援助服务,受到当地民族群众的普遍欢迎。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