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日召开的甘肃省教育大会获悉,“总体上看,甘肃已经结束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历史,基本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全省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实现公平、解决‘上好学’问题的新阶段。”
“教育投入连续七年成为全省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其中,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是甘肃省历史上教育投入最多、增长最快、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记者从5日召开的甘肃省教育大会获悉,“总体上看,甘肃已经结束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历史,基本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全省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实现公平、解决‘上好学’问题的新阶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格外关注教育工作,就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向全党全社会传递了关心教育事业、关怀教师队伍、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强烈信号,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出席会议并强调。
林铎指出:“人才不足、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很多事情就干不好、也很难干成。重视和发展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甘肃不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还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跟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教育都是必须下好的重要先手棋。”
公共财政支出连续七年倾斜教育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据甘肃省省长唐仁健介绍,“甘肃教育投入连续七年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2017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56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7.1%。”
与此同时,甘肃省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总体普及程度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95%、94%,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4、1.2和5.7个百分点。
唐仁健表示,在保障水平和普及程度提升的同时,甘肃教育公平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5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2018年又通过了12个),初步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和水平。其中,公共教育资源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了覆盖全学段的资助体系,创建了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接近93.8%的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过去5年,甘肃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项目8000多项,项目金额超过15亿元,拉动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20项、国家社科基金558项,获得各种专利4000余项;科研奖励近15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特别是在国家“双创”政策引领下,全省高校建成科技创新平台698个,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正视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
当日,会议在总结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目前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发达省份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甘肃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西部教育强省任重道远。
唐仁健指出,目前甘肃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发展很不平衡,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学段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师资力量配备不平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三个主要方面。
甘肃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很大,贫困地区特别是23个深度贫困县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使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比全国其他省份更为突出。
据统计,甘肃省49所普通高校,31所集中在兰白经济区,河西地区只有6所,陇东南地区有12所,“中间重、两头轻”的布局结构,不能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支撑。同时,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师资短缺、保教质量亟待提升,教师总量不足,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公办幼儿园缺教职工5万名,农村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按班师比缺教职工3万多名。
而在教育事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方面,唐仁健指出,目前甘肃教育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能力还很不足,科技研发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顺畅。比如,甘肃省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获批的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数量较少,每年只占全国总量的1%左右,缺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重大招标项目。省属高校还没有国家“三大奖”,缺乏原创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标志性成果。
人才培养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还很不足,从整体受教育水平看,目前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8.1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年,还有不小的差距。从高层次人才状况看,科技队伍人数虽然不少,高技能人才达到36.7万人,但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吸引、留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很不足,“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人才外流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为此,唐仁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两个大计”的角度来看甘肃,甘肃省是一个发展的潜力、挑战、机遇与困难都比较明显的省份。一方面,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发展的综合条件公认是全国较差的省份之一,生态基础极为脆弱,脱贫攻坚任务很重,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有限。
所以,甘肃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开放创新的西部教育强省,以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和高质量的人力人才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
做到“五个并重” 积极推进西部教育强省建设
在当日的教育大会上,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甘肃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林铎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踏踏实实学习,逐篇逐条领会,把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不折不扣体现、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人才和智力支撑。”林铎指出,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并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坚持提高站位与加大保障并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以德为先与全面发展并重;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要坚持提高质量与补齐短板并重;深化教育改革要坚持激发内生动力与借鉴成功经验并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培养管理与关怀激励并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林铎表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和谐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来干。人才不足、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很多事情就干不好、也很难干成。就连贫困地区群众出去打工,上没上过学、有没有文化,差别都很大,没有文化就可能无工可打,即使打上了也挣不了多少钱。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说明人的素质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因素,教育对加快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近年来,甘肃各级扎实推进教育基础建设,努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成效十分明显,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教育保障水平显著增强。2012年到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753.74亿元,年均增长9.33%,较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28个百分点,教育支出连续7年成为全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是历史上投入最多、增长最快、师生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甘肃省是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6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78.3亿元、受益学生803.8万人次。“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237.6亿元,校舍建设开工率和竣工率均排名全国第一,惠及1212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260万名学生,基本消除了学校D级危房和寄宿学生“大通铺”现象。
在此次教育大会上,林铎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级党委的重大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分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做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确保支持到位、服务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组织要主动上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落实到人。政治理论教育一直是课堂教育的短板,必须推出更多适应时代和学生需要、富有生活气息和热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精品思政课,用家常话把道理讲清,增强亲和力,让老师爱讲、学生爱听。
最后,林铎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甘肃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总体结束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历史,基本解决了“上学难”问题,教育事业进入提高质量、实现公平、解决“上好学”问题的新阶段。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经济欠发达也能办好教育,甘肃完全有能力让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