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从高等教育小省到高等教育大省,从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确立到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正值就业季,32.4万名2019届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为浙江经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放在40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

  率先实现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从高等教育小省到高等教育大省,从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确立到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 解决资源瓶颈

  由于历史原因,素有“文化之邦”美誉的浙江,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整个教育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直到1978年,全省还只有20所普通高校,普通本专科生2.4万人,研究生则只有321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1%。

  199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集中力量建设高教园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全国第一个采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置换、移址新建”模式的高校,对高教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先导性、示范性的作用,拉开了浙江省滨江高教园区建设的序幕。“学校一举从70多亩扩容了近10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校校长方剑乔说,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创下了许多“第一”。

  政府投入、土地置换、社会参与、银行贷款、入驻学校自筹……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到2007年,全省相继建成了下沙、滨江、小和山、宁波、温州、浙大紫金港等6大高教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建成校舍面积1025万平方米,安排36所高校、37万名学生入驻。高教园区的建成,全面改善了浙江高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不在高教园区的40余所高校也都实施了新建、迁建和扩建工程。

  同时,着眼于“浙江制造”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浙江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陆续新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5所,校均占地529亩,校均投资2亿元以上。一向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的浙江,不仅大力扶持现有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还从1999年起积极探索利用本科院校的优势,通过引进社会力量组建独立学院。

  2008年,全省已有普通高校7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截至目前,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2%,有普通高校109所、在校生106万人。

  齐头并进 做强各类高校

  今年是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周年。1998年,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强强联合,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成为国内当时学科门类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水平、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合校的目的不在于大,而在于强。”浙大党委书记邹晓东是四校合并的亲历者。他坦言,四校合并推动了浙大学科融合,也产生了“1+1+1+1>4”的效应。在最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数据中,浙大共有8个学科进入前1‰学科,5个学科进入前50名,数量位居内地高校第一。在去年12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大A类学科总数居全国第一。

  虽然浙大“一枝独秀”,但长期以来,优质高校和一流学科资源的稀缺却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极不适应。补上高水平大学、高峰学科不足短板,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大学”期盼,成为发展浙江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早在2014年,浙江省就启动了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是全国开展这一计划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2015年,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出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上榜。随后,又启动省一流学科遴选工作,产生了98个一流学科(A类)、232个一流学科(B类)。

  省财政给予各重点建设高校每年1亿元支持,而后又对每个优势特色学科每年追加1500万元。同时,给高校“松绑”,扩大高校财务和收费自主权,在资金统筹、绩效分配等方面实行“一校一策”,拓宽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去年,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加上浙江大学,该省有了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去年8月,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出炉,浙江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上榜,形成了良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梯队。

  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郭华巍指出,不仅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还要加强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和优质重点高职院校建设,使高水平大学、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015年,浙江省确定了42所本科院校为应用型试点建设高校,并遴选其中10所作为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校。随后,该省又遴选出20所优质高职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学校还入选了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5年培养周期内,省财政每年斥资2.8亿元,支持学校做大做强。

  转变模式 提升育人质量

  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要义。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浙江省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每所高校、每个院系、每个支部。省委高度重视高校巡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先后对42所高校组织开展了巡视及巡视“回头看”,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彦说,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2014年起,浙江省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为重点的“双十”举措,通过一系列改革,激活思政课堂。去年,省教育厅再次明确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专业课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与此同时,为转变育人模式、加强高校教学工作,浙江省还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从对本科高校进行教学业绩考核到从严指导和管理学生学业,从实施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到对高校教学情况开展巡回诊断检查……前不久,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18条意见也正式实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说,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浙江省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建设示范性创业学院为抓手,开展高校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如今,浙江的“双创”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省102所高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创业学院;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持续稳定在5%左右。

  去年,浙江省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而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要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浙江高等教育的明天值得期待。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