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覆盖到每个乡村,让山村的孩子们都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县教体局局长黄本友在2015年向全县人民许下铿锵诺言犹在耳畔,这传递着要加快建设老区新县教育信息化的信息。

  “让互联网覆盖到每个乡村,让山村的孩子们都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县教体局局长黄本友在2015年向全县人民许下铿锵诺言犹在耳畔,这传递着要加快建设老区新县教育信息化的信息。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实施精准扶贫,从根本上拔掉贫困地区的穷根,关键要靠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县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办学宗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全面建成“班班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小小鼠标真神奇,敲敲点点真有力;我要资料,它送来;孩子问我不知道,可它帮我来解答。”这是田铺乡陶冲八一爱民小学老教师吴祖满时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2011年以来,该县投资1665.4万元,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后,教师高兴,学生受益。教师可以与名师对话交流,丰富自己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形成高效课堂。

  正如新县一中八年级的一名学生所说:“上课不再只有老师抽象的讲述,色彩鲜明的画面,精彩的人物对话,课堂知识外延——都能看到、学到,真有瘾!”

  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初显成效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是为教师、学生、家长服务的一个网络化社交平台,教师在网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自学,家长也能在网上学习并辅导孩子,了解学校情况。

  正在与邻居交谈的一位家长高兴地说:“现在我能在手机上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批改情况,而且还能知道学校发布的消息,了解学校管理,真方便啊!”

  “有了人人通平台,现在学校的通知、活动的信息,能及时发布在平台上,而且图片也能发出去,便于师生和家校的沟通,有利于学校管理。”宏桥小学校长吴国富与领导交谈时情不自禁地说。

  人人通平台的建设既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家校的联系和沟通,更有利于构建家校师生一体化的教育格局。

  建设网络互动直播教室——教师专业成长显活力

  “班班通”让教师开阔教学眼界,“人人通”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网络互动直播室的建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教研风采的平台。

  2016年,新县投资355万元,建设9个电子直播室。直播教室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热情,通过直播教室,教师积极磨课赛课,一节节高质量的省级、市级优质课走出了山区。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平台,各校教师踊跃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此,在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信息技术创新教学”项目活动中,新县电教站荣获市级最佳组织奖。

  搭建一校带多校平台——均衡发展有保障

  山村教育尤其是山村小学或教学点,老师年龄较大,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或贫困家庭的孩子。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mother, good morning!”这是陡山河乡柳林河村小学的一名学生上午放学进门时,激动地大喊出来的。

  2016年,该县教体局在陡山河乡中心校建了“一校带多校”平台,解决农村小学师资不足问题。教师在中心校上课,同时教下面几个山村小学的课,且村小学生能与中心校上课老师互动,解决上课不懂的问题。不光是英语学科,像音乐课、美术课也能这样。平台的建设,实实在在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平等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 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县项目。省教育厅无偿捐赠价值1661万元的“豫教云平台”、“一校带多校(点)”专递课堂、智慧教室等硬件和软件。在新县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上,打造适用于本地的教育信息化云平台,提高新县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起新县信息化管理、教学和学习环境,优化管理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在快速推进新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新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使新县成为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标杆试点县,它的建成将是该县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亮点,助推该县教育扶贫工作快步前进。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