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课程改革形成的分层分类多样化课程体系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普通高中全面选课走班,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信息化破解这一难题,是浙江省智慧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浙江省课程改革形成的分层分类多样化课程体系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普通高中全面选课走班,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信息化破解这一难题,是浙江省智慧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14年以来,浙江省全面开展学科教室建设,围绕学科主题配置学科环境、信息技术设备和数字资源,创设突显学科特征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学生选择性学习、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途径。目前,省级专项经费为全省中小学校配备了409个学科教室、540个创新实验室,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涌现出了杭州第十四中学生物创新实验室、温州市实验中学创客空间、桐乡茅盾中学地理创新实验室等一批典型;全省38%的中小学校建有学科教室或创新实验室,其中学科教室覆盖到49%的普通高中学校。2017年,浙江省还将资助全省中小学建设500个学科教室、100个创新实验室,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正积极筹备配送工作。据悉,“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支持中小学校建成3000个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校校拥有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

  我们认为,学科教室是基于学科教学的专用教室,是在选课走班制度下以服务师生学科教与学为宗旨,促进学生在内生动力驱使下主动学习的学科环境和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学科教室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阵地,具有“专业的学科情境、课程实施的场所、多维度的认知设计、学科老师的设计与建设、技术的深度融合、动态的建设过程、常态化的互动性教学、非标准化的技术装备”八大特点,一般应包括教师办公区、教学区、实验(体验)区、成果展示区等。

  创新实验室是学校实施拓展型、研(探)究型课程和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活动的场所,是基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程资源,是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设施设备为一体的学习环境。创新实验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支撑,具有“先进理念的引领、课程校本化的构建、培养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跨学科的融合、关键技术的应用、动态建设的过程、学科教师的设计与管理、分层走班的教学活动”等八个特点。

  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已逐渐成为浙江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校长的共识。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大力推动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目前各地已有或新建的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已成为本轮深化课改一道亮丽的风景。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创新学科功能教室,实现学科育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为各学科建设学科教室,支撑走班教学,并将逐步增加学科专用教室,最终将覆盖70%的教室和70%的教师。同学们有问题,直接进教室找老师。

  嘉兴市高级中学思想者之家,构建“ 教育。学校配有信息、美术、音乐等学生创客活动专用教室,重构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树”的形式把与创客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活动剪影、创客作品等展示出来,形成了多元跨界的树形创客课程体系。

  永康市第一中学着力打造创新教育实验中心。永康市第一中学基于对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认识,提出学校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致用”人才。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学校投资建设了创新教育实验中心,设置了创新产品展示区、五金产品改装区、航模设计活动区、机器人活动区、创新产品设计区、3D打印区、金工区、木工区等功能分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该中心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拥有一个实训场地,一个管理机构,一批实训设备,一支教师队伍,一种实践经验。在这个创新教育实验中心,学生可以了解当地五金产业的一些基本技术;学生尝试理解“创新”的含义并对其进行思考;学生参与发明创造,体验成功的快乐,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动手能力。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