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缩短城乡学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绵阳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组织城乡共建教育大数据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日前,在绵阳市盐亭县两河镇小学,孩子们正在利用“班班通”,与城里孩子一起听课。

  为缩短城乡学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绵阳大力实施“ ”,建设了7500多个像两河镇小学这样的多媒体教室。

  共建教育数据库

  身处大山,学习机会少,这困扰了北川县桂溪镇平安希望小学老师陈燕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陈燕通过绵阳教育资源中心平台,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平台不仅课程丰富,还有名师课堂和名校课堂,非常实用。”

  “绵阳优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但相当分散。”绵阳市人民政府总督学李知贵介绍,为将这些本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绵阳建设了“绵阳教育资源中心”,并发动教师共建共享。

  涂良军是江油实验学校的生物老师。他将自己制作的23件优质课件晒在平台上,供其他学校的老师下载学习。

  目前,绵阳教育资源中心共建资源240万余条,试题180万余道,容量近10T,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学校全覆盖,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版本、单元、章节的数字资源全覆盖。

  找准教育薄弱点

  4月底,绵阳高2014级三诊测试结束。绵阳南山中学学生周鑫像往常一样,点开“生学堂”教学质量检测APP。“这次虽然超过了A优线,但语文没考好,只超越了全市24%的考生,我的阅读题得分很低。”找到薄弱点后,周鑫决定利用高考前一个月时间,重点对语文阅读理解进行查漏补缺。

  丰富的本地教育资源,极大地方便了绵阳广大师生。以大数据应用为依托,绵阳市教科所、市电教馆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生学堂”教学质量检测APP。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教育部门可以准确把握全市、各区县的整体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学科和知识点;老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目前,“生学堂”APP已在绵阳学生、家长、教师中普遍使用,下载用户达17万。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