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我知道了他们的辛苦,我一定好好读书,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当在外地工作、忙碌了一天的袁一鸣爸爸看到这句话时,眼眶湿润了。袁一鸣的这些真情话语写在了所在学校名为“彩虹桥”的网站上。如今,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校,学校创办的“彩虹桥·亲子工作坊”网站成了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暑假里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我知道了他们的辛苦,我一定好好读书,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当在外地工作、忙碌了一天的袁一鸣爸爸看到这句话时,眼眶湿润了。袁一鸣的这些真情话语写在了所在学校名为“彩虹桥”的网站上。如今,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校,学校创办的“彩虹桥·亲子工作坊”网站成了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罗岭镇是外出务工大镇,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像袁一鸣这样的留守儿童近五年一直占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有效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信息技术帮上了大忙。”罗岭中心学校校长金和常介绍道。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偏僻的罗岭中心学校也配备了“ ”创办了“彩虹桥·亲子工作坊”网站。
2011年,班主任龙鹏飞发现班里5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45名。在家访中,他注意到,这些孩子与父母“很陌生”,“家庭教育普遍较为缺失,我觉得尽快弥补这些缺憾,是自己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龙鹏飞说。“彩虹桥”以网络为载体,以触摸电视为交流终端,将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以主页的形式进行呈现,一个开心的瞬间、一次优秀的作业、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让在外务工的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如今,罗岭中心学校的所有教师都自发参与其中。
像袁一鸣父母这样在外务工的家长们,平时可以通过“彩虹桥”观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善言辞的他们,也找到了一个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的平台。金和常说:“我们鼓励孩子上网与父母交流,同时邀请父母给孩子留言。我们希望它是一座家校互通的‘彩虹桥’。”
在彩虹桥网站上,还可以看到学生们写给自己的留言,而这些留言多是优点,“彩虹桥”网站希望孩子们通过点点滴滴增强自信心。五年级的许志辉,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沟通能力,他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恶作剧。龙鹏飞细心地用手机记录下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将他的突出表现放在“彩虹桥”上,同时让许志辉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夸赞,通过留言评论的形式反馈到了许志辉的心中,让许志辉一点一点改变,他在自己的主页上写到“控制不好的行为,大家就喜欢了”。许志辉的爸爸激动地说:“没想到孩子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我明白了陪伴孩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世昌介绍,“彩虹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是宜秀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留守儿童的服务面也早已从一个班级到一个学校到全区,现在正在全市甚至全省进行推广。他说,“以前是解决硬件有无的问题,现在的工作重心是抓管理、抓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应该像这样用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