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今年暑假,南京一中12位教师来到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进行培训学习。经过21天学习,老师们回到中国的课堂,也带回更多的教育思考:中美课堂差异确实很大,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差距,大家各有利弊。
美国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今年暑假,南京一中12位教师来到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进行培训学习。经过21天学习,老师们回到中国的课堂,也带回更多的教育思考:中美课堂差异确实很大,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差距,大家各有利弊。
美国课堂有15种以上教学法
南京一中生物教师陆鹏说,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美国中小学课堂存在15种以上的教学方式,再加上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形式既多样化又不乏科学化。他最直观的感受是,美国的课堂基本是由学生发言、讨论完成的,教师更多的是充当了提问者、主持者的角色。
陆鹏对其中一种教学法印象深刻:“那是一种‘鱼缸教学法’,有部分学生在教室的中间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其他人在旁边做观众,要对讨论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法陆鹏认为很新颖,以后也可以借鉴到中国的课堂上来。
老师录播课程让学生提前学
樊震老师对美国的 做得很棒。
David老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使用录播软件提前录制好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而课堂上,David老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或者让学生们相互合作探究,解决疑问。樊震认为,David老师的翻转课堂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改变了教学流程,将课后消化吸收前移到课中消化吸收,更新了学习理念,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
樊震说,翻转课堂看似学生提前学习,但老师并不轻松,而是要做学者型教师,假如学生是一杯水,老师就要是一桶水或者一潭水,才能HOLD住整个课堂。
课堂有差异不代表有差距
“中美课堂差异很大,但并不代表这一定是差距。”一中的老师们认为,美国课堂固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一味追捧,他们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陆鹏认同过度的教师传授知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也认为课堂的发言、讨论也需要把握有度,如果话题指向性不够明确、知识铺垫不够等,可能会使教学效果滑向另外一个方向。
政治老师陆敏说,美国教育奉行“上不封顶、下不托底”的原则,对于精英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给他们发展,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对于差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并不利于自觉性差的孩子进步,难以打通这部分人上行的通道。而中国教育不放弃成绩差的孩子,关键时候能拉一把托一把,更具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