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正全面渗透到教育领域。在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与西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助企业的人工智能设备,一方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和个性化对接。
信息技术正全面渗透到教育领域。在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与西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助企业的人工智能设备,一方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和个性化对接。
6月底7月初,记者先后到北海、合浦、来宾、柳州等地学校实地观摩,走进信息化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感受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的改变。
1、“会说话的香蕉”收了学生心
6月30日,记者首先来到合浦县沙岗中学,观摩了一堂“指哪读哪”的英语课:上课的莫老师手持一根接触笔,轻轻一点课本,教室里便响起清晰流畅的朗读声;贴在黑板上打印出来的生单词,接触笔扫过便发出准确的发音;最有意思的是老师拿到课堂上的各种教具:布老虎、小汽车等玩具,都能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
这是企业智能教具实现的有声课堂。学校英语老师利逢荣说,利用这套教具,教学告别了以往的哑巴英语,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学生学起来也没那么枯燥了。“我们用这里盛产的荔枝香蕉做有声教具,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英语单词,但是瞬间让英语课接上了地气,拉近了学生们的距离感。”她告诉记者,“会说话的香蕉”让学生们对学英语产生了兴趣。
沙岗中学使用这套智能教具已有7年,是自治区级信息化教学的示范学校之一。校长许承伟说,智能教具的领读、纠正发音功能,还极大减轻了教师负担。这种减负,带来的则是教学质量上升的跷跷板效应,近年来该校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全县前茅,尽管学校所在乡镇距离县城不远,但少有生源流失。
智能教具还帮助农村英语教师找回自信心。7月1日,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中心校的覃云老师说,自己的英语口语口音重,发音也不好:“用专家的话说,是发音不饱满、不准确,我也知道这个缺陷,有时候上课都不敢给学生们领读。”
这种口语发音水平欠缺造成的不自信,在覃云同事身上也都有体现。和全区许多农村学校一样,这几位英语老师无一科班出身,都是从语文、数学等岗位转岗而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学校英语老师不足、口语发音水平低困扰着教育决策者,现在,这个短板正通过智能教具得以弥补,2015年,我区投入6000万元,为农村学校的英语课程配置了两万余套现代化智能语音教具。
覃云说,一方面她自己依托教具自学得到了自我提高,找回自信;另一方面,课堂领读交给教具,也让她减轻了心理负担。
2、有智学,学习无处不可以
正值期末考试,但在北海市第九中学,却不见老师们抱着试卷集中批改。
“我们现在都通过‘智学网’进行智能批改,省力又省心。”校教务处主任冯心泽说。当天下午考完地理科后,学校给记者演示了一遍智学网改卷的流程:试卷收集回来后,统一交到计算机室,这里的高速扫描仪以每分钟几十份试卷的速度,将试卷信息录入智能网系统;随后,智学网迅速完成了对客观题的智能改卷,而主观题则生成图片,传送到相应改卷老师的账户中,老师们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账户,就可以自由地改卷了。
这种改卷方式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该校语文老师王耘说,以前人工改卷,每个老师改完自己的那部分后,和其他老师换着改,试卷抱来抱去很麻烦,因为大家节奏不统一,很浪费时间。
如果以为智学网只是轻松了老师,那就太小看了这套依托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系统了。据介绍,智学网的更强大功能是,针对每一次考试结果生成多层级、多维度的报告,除提供常规的平均分、班级、学科比较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试题知识点、知识体系的分析。通过这些报告,当地教育决策者、学校管理层、老师以及家长、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通过全过程数据分析,帮助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决策和教研指导;通过学生学习进退步情况、学科发展均衡度、单科培优情况,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学生学科潜力分析、丢分题类型及难度分析,让学生了解个人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进行个性化学习。
作为一所以体育、艺术为特色的中学,北海九中不少学生同时也是运动员,长期在外参赛,缺席了不少文化课。冯心泽说,智学网从技术上实现了学生们“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通过智学网,将庞大数据库中的优质教学资源,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匹配,有效实现个性化诊断分析,针对性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目前,智学网已在北海全市中学进行推广应用,其月考、期考、联考等重点考试情况都可以实现数据联网。
3、学生主导课堂,学习更主动
7月1日,记者来到柳州市弯塘小学文华校区,观摩四年级一班的一堂英语课。预想中很漫长的35分钟,转眼就结束了,甚至都没有掏手机刷一下朋友圈。
这基本上是一堂孩子们在“玩”的英语课。课堂从一小段学生模拟课文内容的情景剧开始,然后是大家分组进行领读、朗读、测评、竞赛等。从始至终,每个孩子都热情高涨,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而老师呢,一直站在教室角落观察,直到最后10几分钟才走上讲台,就这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哦,不,实际上朱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讲台上,而是一直在学生中间走动。只见她手持教师机(pad),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投射到白板上。“这是移动教学,在进行课堂讲解的同时,还能与学生很好地互动。”朱老师向记者解释说。
记者对其中默写的环节印象深刻。只见朱老师选择了几名同学的作业,有正确也有错误的,通过教师机一拍摄,这些作业便实时呈现在白板上,她随后“趁热打铁”地对上述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和巩固。
但是,老师不上课真的好吗?观摩课后,记者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是把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校长潘秋龙说,智慧课堂和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同,倡导自主学习。别看老师上课讲得不多,实际上功夫全在课外了:首先,要给孩子们“导学”,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然后是督促孩子们自学,包括通过编排情景剧等方式,掌握知识点。
至于在课堂上,老师们则是通过“ ”,完成知识点的“精讲”。因为大部分内容,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潘秋龙说,该班级试用教学通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更爱学习了,查资料、动手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也有了进步,传统课堂无法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感观如今在教学通上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