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以实施“12345+1”信息化应用工程为突破口,引导全县教师自觉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撬动课堂,引发教学变革,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该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给予了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平邑县以实施“12345+1”信息化应用工程为突破口,引导全县教师自觉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撬动课堂,引发教学变革,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该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给予了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1”即一个教育云平台。它是集网络研修、网络个人备课、网络集体备课、网络资源建设、班级空间、学生(家长)空间、教师空间、学校管理为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大型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依托云平台,县局可以对全县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对校内的各项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2”即大集体备课资源和优课(微课)资源“两种资源”。平邑县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的全部课程的课时资源,称为大集体备课资源。为适应新的形势,平邑县正在进行优课(微课)资源库建设工作,与大集体备课资源互融互通,推动教师基于优课(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学生网上学习新模式的形成。
“3”即教师空间、学生(家长)空间和班级空间“三个空间”。云平台直接面向师生需求,开通了个人网络空间,营造了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无时空限制的网上工作、学习、交流的个性化环境。
“4”即教师备课电子化、集体备课网络化、师生交流空间化和学校办公信息化“四化”。要求全县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率达到80%,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的教师达到90%,师生利用空间互动交流率达到50%,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要逐步实现信息化。
“5”即五类活动。一是利用微课平台,开展“微课”评选活动。建成了微课程大赛平台,开展全县小学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为实施“ ”教学试点工作,提供优质资源。二是利用优课平台,开展“优课”评比活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每学期要上好一节研究课,争取用3至5年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县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三是开展电脑作品、课件制件评选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选、教学课件制作等活动,以活动促应用。四是启动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利用30口录播室,通过“平邑县视讯平台”,实现同学校、同乡镇、全县学校间的“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做到了名师优质课堂共享。五是开展“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活动。平邑县在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开设“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班试点,探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即依托信息化平台和机制推动名师工程:启动100个名师工作室在线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