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2015年建成的被称作“同步课堂”的系统,能够实现“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会议”,搭建了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跟随歌曲的节拍,泸州市纳溪区沙田小学五年级学生杜良敏兴奋地唱起来。这天,她通过大屏幕和其他13个校点的孩子同上一堂音乐课,并和中心校的师生互动。护国中心校专职音乐老师周蓉,让14个教学点的孩子第一次体验独立识谱的乐趣。泸州市纳溪区2015年建成的被称作“同步课堂”的系统,能够实现“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会议”,搭建了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同步课堂”实现常态化
纳溪区属于深丘向低山过渡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纳溪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数字资源接收终端等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系统建设费用。
依托这套系统,纳溪区开发出“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和同步会议”几大功能,直播功能、实时互动,让师生不管是在上课、培训还是开会,都有“现场感”。
为了将设备“用好用足”,纳溪区对全区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所有校点接通光纤互联网,班均带宽达2.4兆。“带宽升级了2两百多兆,全区每年只多出20多万元。”杨文政说。
“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是“区域化同步课堂”系统的优势。护国小学建成一个覆盖14个校点的“区域化同步课堂”系统,仅花了13万元,该校校长黄河说,系统建成后,全校200余名教师每年节约的交通费、会务费、培训费就达10万余元。“相当于一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二年就进入‘盈利’阶段。”
“一个中心校只需5—10万元,即使没有项目资金,学校‘勒紧裤腰带’两年就能建成。”纳溪区教育局教仪站站长罗永利介绍,系统建成后,设备一般包修2-3年,维护费用主要是网费和电费;且系统操作简单,一般教师只需培训两个小时,上2-3节课便能熟练掌握,最主要的是该系统建成后能大大节约办公成本,最多两年,投入成本基本就能收回,非常适合中西部地区。
纳溪区“省钱”的诀窍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备。纳溪区教育局教仪站副站长代明勤说,“班班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为每一个校点都送去接收设备,网络升级保证了教育资源的高速流通,而“同步课堂”则主要是通过软件系统和简单的设备,给校点装上了“高压水泵”,为资源的快速、经常性流通实现了可能。
根据测算,纳溪区将简易的“同步课堂”系统实现校点全覆盖,约需300万元。预计下学期纳溪区就能实现所有校点,包括村小“同步课堂”全覆盖,并且在完小级别及以上学校都能作为“主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