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河南一直在探索前行。从今年起,河南省每年将筹措资金作为“两免一补”经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6年,河南已经安排资金133亿元,约103万名困难家庭从中受益。

  李诚是郑州郑东新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父母四年前从驻马店的农村来郑州打工。

  “户口马上迁城里了,家里经济条件也慢慢好起来,没想到,孩子在郑州还能享受到‘两免一补’,算一算,几年下来,给我们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

  与李诚一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1344万名河南学生,从今年起,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将享受到同样的“两免一补”待遇。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河南一直在探索前行。从今年起,河南省每年将筹措资金作为“两免一补”经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6年,河南已经安排资金133亿元,约103万名困难家庭从中受益。

  政策有什么亮点?

  城里、乡里,人到哪里钱到哪里

  所谓“两免一补”,是指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政策实施于2001年。

  河南作为教育人口大省,自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后,“乐坏了不少农村娃”,有效缓解了特困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子女因贫困而上学难的问题。加快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速了贫困地区“普九”的进程。但是,随着河南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要求。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决定建立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包括“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这意味着,“人到哪里钱同样就到哪里”。新政策对公办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视同仁,都可受惠于“两免一补”。

  财政花多少钱?

  筹措、安排资金133亿元

  投入额最多、受益人最多。这是河南省作为教育人口大省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的试点省份最突出的地方。

  新政策要求从2016年春季学期实施,2017年春季学期落实到位。时间短、任务重,财政资金如何进行安排和落实?

  按照规定,免费教科书资金,农村学生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城市学生2016年由省和省辖市按5∶5比例分担,2017年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省规定课程由省财政负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中央和学校所在省辖市或县财政按照5∶5比例分担。

  河南省财政厅教育事业处处长陈静介绍,2016年,河南省已经筹措“两免一补”资金约133亿元,其中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约106亿元,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约15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约12亿元。将对约1344万余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费,对约10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河南教育人口多,2015年教育人口就达2700万,承担了全国近10%的义务教育任务,多年来省、市、县各级财政支出压力一直很大。”陈静说,为有效保障教育支出,各级财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

  经费如何分配?

  数额、生均各有标准

  河南济源市,早在2013年,提前3年实现了“两免一补”全覆盖。

  “当时物价飞涨,相对农村的学校,城里的学校补助太低,因办学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已经不能正常运转。”济源市教育局局长于琳说,教育的困境很多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经人大代表提议,由市财政出钱,使城乡“两免一补”标准进行了统一。

  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济源市在近三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持续明显增多。数据显示,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75000余人。其中,初中学生已有80%以上集中在市区和镇区,在镇区和市区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学生总数的70%以上。

  根据新政策,济源2016年补助的公用经费为年均小学生600元、初中生800元,提供免费教科书资347.259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为小学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625元。经评定,2016年春季学期5243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了生活补助,补助资金297.875万元已发放到位。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3604.3万元已足额列入各基层学校年初预算,由学校按时间进度及时支付。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需2153万元,仅下达预算638万元,主要由于中央和省资金未下达。”于琳说。

  如何管理资金?

  开设财政专户、实时监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农村教育是教育的短板,如何科学落实这项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015年10月底已提前下达90亿元,其余资金在2016年6月底全部下达。”陈静说。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河南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强化资金保证,优先安排教育资金、提高资金拨付速度;二是规范资金拨付,财政厅明确拨付方式,指定发放方式;三是督促市县落实,出台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文件,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一致原则抓落实;四是强化动态监控,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特设专户”,加强资金实时监控。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