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城乡孩子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假期农民工子女托管班,通过均衡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以促进新老市民的融合。

  “农民工子女来了,城里孩子走了”——这曾是城市里许多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的共同窘境。一些学区内,家长宁可舍近求远跨学区择校也不愿把孩子留在有农民工子弟的学校。如果城乡孩子不能在一个校园里共同学习,那么“促进教育公平”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

  为了让城乡孩子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假期农民工子女托管班,通过均衡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以促进新老市民的融合。

  农民工子女不应被城市学校拒之门外

  “农民工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他们的子女不应该被城市学校拒之门外。”

  说这话的是沈阳市和平区砂山四校校长张惠芳。砂山四校位于沈阳市的“城乡接合部”,是辽宁第一所农民工子女就学指定学校。“学校附近的长白岛、汪河路、南李官一带,现在已高楼林立,一派繁华,可当年却是一片片低矮、破旧的房子。”张惠芳告诉记者,生活在其中的农民工,基本上是靠打零工、拾废品、摆地摊为生,经济收入微薄,对孩子的教育也不重视。2000年砂山四校秋季招生,报名的农民工子女仅有17人。

  张惠芳带领老师们,骑着自行车、跨过铁路、踩着泥土小径来到汪家、南李官等地走访,发现许多孩子已经超过入学年龄却没上学。他们在流动人口聚居地拉起条幅:砂山四校招收插班生,不收借读费。

  “农民工朋友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们,上学真的不要钱吗?”老师们邀请他们到学校参观。“这学校真的不错啊!比我们老家的好多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农民工纷纷把孩子送到砂山四校,当年共招收到90名农民工子女。

  “现在全校农民工子女已有600多名。”张惠芳告诉记者,“当年我们发现的刘英豪三姐妹,三人都过了入学年龄却还没上学,经劝说她们一起进入我校。不久前传来好消息:老大考上了山东大学,老二考上了天津大学!”

  教育编织人生,习惯是经,课程是纬

  城里的家长,为何不愿让自家孩子和农村孩子在一起学习?无非是嫌农民工子女学习基础差及生活习惯不同。

  在沈阳市珠江五校实验小学梦田校区门口,记者发现,单辉副校长和关春燕主任一边与上学的学生打招呼,一边帮指甲长的孩子修剪指甲。

  “教育编织了人生,习惯是经,课程是纬。”校长李丹阳对记者说,在梦田校区,学生的个性被充分尊重,学校所能做的不过是相信、唤醒和陪伴。

  梦田校区原是田义村的万方小学,地处沈阳市皇姑区最北端,是田义村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新建楼盘居民的聚居地。为了让城乡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皇姑区将万方小学并入全区最好的珠江五校实验教育集团,并下派国家级骨干教师李丹阳任校长,投入大量资金对原校舍进行高标准改造,将学校操场东侧近8000平方米的厂房搬迁,场地拨给学校。

  为了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梦田校区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每个节点确定一个重点,日积月累培养学生形成好习惯。李丹阳告诉记者,按照《礼记·王制》记载,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称为入泮。学童要学会正衣冠,拜笔、拜师才算正式入学。“为此,我们在每年的开学典礼那一天,都举行‘入泮’仪式。”新生在家长欣慰的目光中,正衣冠、向老师行礼,并得到一份珍贵的入学礼物,那就是学校为每位新生、家长与班主任拍摄的合影。

  2015年八月“招生季”,一度冷冷清清的珠江五校实验小学梦田校区门前,罕见地排起了长龙,150多名农民工子女和附近学区的孩子一起选择了梦田校区。

  沈阳皇姑区是辽宁省政府所在地。记者了解到,近一年来,该区为14所招收农民工子弟的学校投入24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招收了3913名农民工子女入学。他们不仅实现了“有书读”的目标,而且实现了“读好书”的梦想。

  帮助农民工家长和孩子一起进步

  农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起点也不同,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在一起和谐共处、一同进步呢?

  “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阔气,比节俭;不比父母,比明天。”砂山四校的做法是开展“阳光学生”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阳光少年。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校组建了阳光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机器人工作室、箱庭沙盘游戏室、阳光电视台等各种社团组织,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张惠芳校长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学校的阳光文艺队先后参加过沈阳、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演出,阳光体育队获得和平区田径运动会小学总分第二名,小学男子篮球赛第一名。机器人工作室曾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在国家、省、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

  “学钢琴、学舞蹈是素质教育,养猪、种地、做家务也是素质教育。”沈阳市向工街小学是皇姑区最早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年来一直以“出彩教育”立校,他们重新定义“好孩子”的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形成合力,学校开办了辽宁省农民工家长学校,在培养出彩学生之前培养出彩家长。坚持每学期为家长授课,先后有1000多名农民工家长参加了培训,从学生的课外辅导到心理健康教育,从国学知识的普及到人生价值的定位,取得了1+1+1>3的效果。

  家长素质提高了,孩子们的素质也水涨船高,周围市民对这所学校也刮目相看。“以往,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招到城里孩子。现在,学校条件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附近居民都把孩子送来了。”该校优秀教师慕善新说,目前,全校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各占一半。

  谈起在重点校和薄弱校执教的区别,李丹阳深有感触地说:“以往在名校,许多家长早早就帮孩子规划好了前程,教师只是点缀,是锦上添花,但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我们是孩子们人生的规划师。”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