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马鞍山市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起更加公平均衡的教育环境,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广泛的群众身边。当三年行动计划走到了收官的关口,许多美好的改变已在时光里悄然发生。
公平与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让城乡学生公平、均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既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自2013年起,马鞍山市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起更加公平均衡的教育环境,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广泛的群众身边。当三年行动计划走到了收官的关口,许多美好的改变已在时光里悄然发生。全市统筹,率先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推进,提前5年达到省2020年信息化建设目标
2013年4月,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马鞍山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即自2013年起用三年的时间,以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运用信息化手段,缩短城乡间、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减小区域间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的水平差距,用较低的成本,在较短时间和较大范围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按照分层部署、按年推进的原则,该市确定2013年为推进年,2014年为提升年,2015年为达标年,每年筹措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使这一惠及民生的项目更快更好地发挥实效,2014年,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列入为民办实事八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2015年2月,经市政府研究,“教育信息化工程”再次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切实抓好年度建设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办分年度印发实施方案,就建设内容、目标、完成时间等做出明确要求。接到任务后,市教育局迅速行动,一项项分解任务,一层层落实责任。截至11月底,201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主体项目已完成建设验收,其他项目正按序时进度推进,将于年底前完成。
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据统计,三年来,全市中小学配置办公电脑1.4万余台,建设网络机房645间,“班班通”设备近2000套,录播教室100余间,电子书包班级44个,并构建了云部署模式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全市中小学校园网普及率将达95%,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达标率达95%,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大部分硬件指标位居全省首位,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前5年达到安徽省2020年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支撑“学”与“教”方式变革
12月18日下午,山南小学的录播教室里,张小玲老师正带着六年级五班的孩子使用录播教室“认识生活中的圆”。高清自动定位录像机、自动录播转播系统、吊麦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让这间智慧教室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室。而在该校校长徐晴的办公室,才真正领略到了录播教室的先进:张老师上课的情景通过自动录播转播系统实时传送到了学校区域网络内,坐在办公室里,徐晴和其他老师通过办公电脑可以同步观课,当然,录播内容保存在了数据库中,大家也可以随时调出来观看,包括张老师本人。“每次上完课,我回来都要看好几遍。”张老师说,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哪个地方需要再讲慢一点,哪个内容可以加进去充实一下,还有哪里讲得不够明白……老师们还经常一起研究探讨。
自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以来,这个充满“智慧”的教室就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这些信息化设备已经成为老师们离不开的教学好帮手了,老师们都说,有了这些设备,不仅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高,而且自己教起来也轻松了不少。
“政府大手笔投入,将信息化建设到位,我们现在更需要考虑如何用好这些设备。”徐晴说,学校积极通过各种办法鼓励老师们多用信息化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不仅市区学校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在和县四中,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全部安装到位,老师上课告别了粉笔、尺子等传统教学器具。“信息化的教学对我们英语学科来说,可以运用音频、视频、图像等来介绍西方文化背景或一些文化习俗,这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性,让课堂更加形象生动。”和县四中教师李薇这样说。
教师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类似于“点对点”的学习模式在这里也悄然兴起。“有了电子白板以后,我就可以把老师的教案拷到自己的U盘里去,利用周末的空余时间在自己的电脑上回放,这样我就可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县四中学生方宏林说,有了信息化设备,什么家教,那都不是事。
信息化助力教育均衡发展,新引擎带动现代教育腾飞
11月19日,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不再是最初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是现代教育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治理,推动教学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原动力。
当数字化和网络化逐渐覆盖到全市的中小学校园,可以看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同步延伸,来到了“家门口”。无论是在农村地区,还是身处较为偏远的城郊,孩子不再需要“艳羡”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因为一根根网线将那些先进的教育资源送到了孩子身边;家长不再需要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奔走颠沛,因为身边的学校也有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又何必舍近求远?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因。近年来,信息技术深刻地变革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当然,也正不断地改变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在诗城的中小学校,日益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助推优质教育更加均衡,同时,“学”与“教”的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发生着变化,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构筑起强大的动力。
提升硬件水平与强化培训应用并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为增强学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12月9日至11日,马鞍山市教育局在皖江职教中心学校举办了“第十二期教育信息化素养培训班”,来自全市三区三县中小学的14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常态化,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范围,市教育局组织成立了市级培训讲师团,帮助学员全面掌握PPT课件制作技巧,实现常用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及应用, 程设计与制作评比活动,举办全市教育系统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优胜者分别授予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市职工技术能手等称号。在“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课例征集活动中,马鞍山市共有31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7件;在第十九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这一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域最高级别的评选与交流活动中,该市共有11件作品入围决赛,10件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仅次于广州市,位列全国第二。
“在教育信息化三年计划结束后,市教育局拟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提升行动。”市教育局副局长汪久生表示,行动将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重点打造“四大工程三个平台”,即基础环境提升工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资源服务提升工程、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创新工程,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全面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引擎带动效应,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