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第31个教师节当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副主任马德秀、李卫红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组成的慰问团一行从西昌出发,乘车7小时,赶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一所小学慰问当地教师。

  9月10日,第31个教师节当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副主任马德秀、李卫红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组成的慰问团一行从西昌出发,乘车7小时,赶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一所小学慰问当地教师。

  行进在颠簸的山路上,委员们看到从半山腰升起股股白烟,如云似雾。当地老乡说,这是雨后山民为了给羊群取暖而点的烟。生活在连绵的大山中,“放羊挣钱、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养娃、养娃放羊”仍是许多山里人的命运轨迹。“只有发展教育,才能阻止贫困在代际间传递!”委员们的思绪也随着袅袅白烟飘向大山深处。

  一份调研报告引发的关注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重原因,贫困的凉山长期饱受教育贫困的煎熬。2014年,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将“调研凉山教育发展情况”上报省政协主席会议,被列为省政协年度重点调研。

  “一定要掌握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本着这一调研目标,当年4月到6月,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先后组织委员五下凉山州13个县实地考察,并拍下大量影像和图片资料。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的基础上,又组织了多场委员座谈会,对大小凉山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力图从操作层面针对大小凉山的一些特殊情况、突出问题提出应对之策,最终形成了题为《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大小凉山走出基础教育窘境的建议》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和视频资料在省政协主席会上审议时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委书记王东明先后两次批示分管省长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2014年11月,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在拜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时带上了这份调研报告,得到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重视,并引起更多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2014年12月24日,本报记者基于这份报告采写的报道《凉山教育窘境》和相关评论《城镇化过程中教育资源要未雨绸缪》在本报教育周刊刊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第一时间对报道作了批示,请四川省省长魏宏关注。

  时隔8个多月,当本报记者来到凉山,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凉山教育扶贫攻坚战的火热氛围。

  8日,记者恰遇正在举行的凉山州优秀教师表彰会。凉山州州委书记林书成,对全州领导和教师几乎呐喊般地提出要求:“我要求我们的县委书记做教育书记,县长做教育县长,教师要做好样的教师!再难也要把凉山教育搞上去!”

  9日上午,由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主持“加快推动凉山基础教育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在西昌市举行,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等部门负责人与教师、群众代表与会。省发改委和财政厅透露,省财政对大小凉山教育经费支持的增长趋势将会继续。

  协商会现场播放了名为《明天的太阳》的短片,呈现了凉山一些地方师生生活的变化。观后令人欣慰动容:2014年6月,同在凉山州普格县民族中学教书的一对夫妻教师分别在20人一间的宿舍中接受了采访拍摄。他们在这里工作了11年,也分居了11年;而今年7月,站在即将落成的新家门口,短片中的中年女教师高兴地哭了——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镜头转向凉山州盐源县民族小学一间崭新的教室——瞪着清澈的大眼睛,60余名彝族娃娃们坐在自己的板凳上,可以自由地活动手脚,不再像一年前那样4个人挤一张课桌、坐一条板凳,一上午都不能动,只能蜷缩着身体;

  “这是全乡最好的厕所。娃,你一定要把书读好。”一位彝族老人站在学校新盖的厕所前叮咛小孙子——久居城市的人难以想象,这个新建的厕所居然给老人带来了如此的幸福感。

  ……

  短片不能尽述变化。而事实上,已经有更多人正在从如火如荼的凉山教育扶贫攻坚战中亲眼见证了变化,亲身感受了幸福。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