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看到教师们正熟练进行电子备课,尽情享受网上资源,区域内同教材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同伴。这种有效的电子备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悄然改变了学校课堂教学。

  日前,记者走进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看到教师们正熟练进行电子备课,尽情享受网上资源,区域内同教材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同伴。这种有效的电子备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悄然改变了学校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电子备课改革

  为了减轻教师书写负担,引导教师有效备课,自2011年开始,泉山区教研室借助电子备课平台,从点到面逐层推进备课改革。

  教研室从备课的实效性出发,对平台管理下的电子备课环节的全过程进行逐一考证,完善主备课的界面,增加对主备教案的文字评论栏,增设教师对他人教案评价按钮,开辟在线教研栏目等;平台完善后,采取从点到面逐层推开的方法推进。2011年9月,以淮西学区为备课试点区域,学区4所学校实施了部分学科的备课试点。2012年2月,泉山区全面推进网络电子备课改革。

  泉山区出台改革实施方案,规范电子备课流程,使之成为一种跨校分工备课、网上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新备课方式。教研室按区域内各校班额和规模均衡划分成若干个备课大组;各组将学科教学内容分配到学校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各有一所学校负责精备;承担精备任务的学校教师通过个人初备及学科组研讨,形成初稿,按照规定时间上传并共享至中心教案。非主备教师则从共享教案中选择优秀教案点击收藏,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批注修改,添加个人思考材料设计,共享学校教案。

  少华街小学的王老师说:“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七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重难点、备教法学法、备板书设计、备教学资源。我们先进行个人初备,再在小组内主讲,小组讨论修订,个人复备,提前一周上传教案,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网络交流。这样大家凝聚集体智慧,备课效率高。”

  实施培训,教师熟练操作

  为了让教师尽快掌握电子备课平台的操作要领,泉山区教研室采取分层培训的办法,近年来共开展区校两级培训60多场。各校又分学科组织教师细致进行了二级培训,将技术提升和学科备课指导相结合,帮助每名教师转变备课观念、掌握操作方法。为帮助培训当日不能完全掌握的教师,教研室还专门下发了培训实用教程,挂在泉山教育信息网,给他们切实帮助。高效的培训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平台备课系统的题库中心、资源中心、试卷中心、备课中心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厚,单是学生活动+教师导学+练习设计三案合一的导学案模板和预习模块中的自主学习导学单模版,就已经让我受益颇丰了。”泉山区矿山路小学教师杜冉深有感触地说,“平台聚集了泉山区每一位老师实践学讲的点滴,融汇了全体教育工作者对课堂的新认识。”

  泉山区教科研室主任朱晓红说:“区级培训有面向校内平台管理者的后台权限使用技术培训,有面向业务领导的备课管理培训,还有面向骨干教师的个人操作培训。”

  备课改革,推进学讲方式

  泉山区进行的电子备课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少华街小学的褚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和以前大不相同,他们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 学习、填写‘导学单’等,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是让人高兴。”

  在泉山,不少学校借助电子备课平台,进行有声有色的教研活动。求是小学的孙主任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平时工作忙,交流时间少,大家就利用空余时间以跟帖的方式说出对教材备课的各自观点,在这样轻松的交流中互动学习,不仅代替了传统的教研方式,省时省力,还丰富了表达的形式,使一部分有思想善表达的老师脱颖而出。这样的平台既带动老师的专业发展,又有效推进了学讲的深入钻研,一举多得!”

  如今,泉山区属27所学校的1985名教师和2.6万多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电子平台,改变了原有的语、数、外教学模式。在“学讲”的课堂上,学生依托平台自主预习,教师利用平台设计教学活动,检查预习和课堂效果,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