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池州市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规划为契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试点、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线课堂等项目建设,不断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倾斜。
近两年来,池州市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规划为契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试点、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线课堂等项目建设,不断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倾斜。一、谋篇布局,着力建立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
池州市及各县、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积极谋篇布局,制定出台了基础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推进规划落实,市教育局与县、区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与中小学层层签订了推进教育信息化责任书,落实推进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了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为成员的池州市教育信息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和实施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县、区和中小学也分别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
二、多元投入,着力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市及各县、区均建立了由财政牵头,教育、发改、审计等部门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除足额安排薄改“班班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线课堂”等项目附属设施建设配套经费外,市本级、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每年均分别安排500万元、1000万元、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班班通”、校园网升级改造、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信息化硬件建设;学校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政策全部得到落实,东至县还将比例提高到15%。2013年以来,全市教育信息化累计投入资金1.79亿元,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大幅提升,有 566所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宽带接入率98.1%;427所学校建有校园网,校园网建有率79.8%;义务教育阶段多媒体“班班通”覆盖率87.8%;建成“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372个,覆盖率100%;建成“在线课堂”主讲教室61个、接收教室134个,“在线课堂”覆盖率达51.9%。其中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班通”配备率已达到100%,生机比、师机比均达到或超过省颁标准。
三、突出应用,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普及水平
池州市把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普及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积极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同时按要求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范畴,并列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几年来,共培训骨干教师500多人,培训学科教师7600多人;强化对电教机构和学校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的技术素养和运维能力,保障了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和教育教学的正常应用;通过开展 “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教学大赛、 ”、“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线课堂”等项目附属工程建设资金,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二是结对帮扶助推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采取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促进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全方位交流互动,共建共享,提升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定期(每季度一次)召开一次城乡省级信息化试点学校通气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行一对一“学徒制”,让农村学校教师向城区优质学校教师拜师并纳入年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师徒同考核,切实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及网络教研能力。三是积极推行农村学校分片网络教研。以学区为单位,充分利用农村学校校园网站和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集体备课、评课、资源汇聚和网络教研,并与线下连片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实现了学区内学校均衡发展和共建共享,极大提升了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四是创新“在线课堂”建设和教学模式。将“在线课堂”主讲教室安装在音乐、美术、英语师资较强的城区学校,使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探索“在线课堂”空中教学与“走教”相结合的模式,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中心校主讲教师到教学点“走教”,以弥补“在线课堂”空中教学的不足。五是探索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制定出台了试点方案,开列了全市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购买服务清单,以公开招标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