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信息基础不断完善,徐州以“彭城课堂”为中心,建设以“名师课堂”“彭城公开课”“微课堂”为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汇聚了86万条各类资源。依托该平台,该市中小学广泛开展录制“微课堂”、网上集体备课、优秀课直播等教研活动。一根网线,让城乡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好校长派到薄弱校,信息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徐州取“长”补“短”巧推教育均衡
盘带、传球、射门……近日,记者来到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中学采访,上午最后一节体育课上,初二(1)班学生高敏正和小伙伴们在崭新的塑胶操场踢足球。
徐州是“教育大市”,近年来,该市教育投入不断“加码”,每年近四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在教育上。此举让许多像高敏这样的农村娃,有了漂亮的校舍、明亮的食堂、标准化的操场。
然而,对于地处苏北、面广量大的徐州教育来说,仍存在不少待解难题:部分农村校办学条件薄弱、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仅靠投入,已然力不从心。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说,徐州全面启动义务教育改薄工程,既投入“真金白银”,更着力向改革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出“巧劲儿”拉长徐州教育“短板”。
优化学校布局,既“补短板”又“上水平”
“我校现有在校生1522人,3年后预计将达到2200余人。现有校舍捉襟见肘。”持续增长的生源压力,曾是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校长王玫的心头之患。今年暑假,这个困扰她的难题将要彻底解开——全校师生将迁入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新校区。
敬安中心小学曾面临的困局,在徐州很具代表性。“2010年我市升入小学的新生大约有10万人,2014年则达到17万人。现有办学空间已近饱和,迫切需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张德超说。
然而,与整体生源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偏远农村校面临“空壳”危机。据统计,沛县200人以下的村小就有28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在农村新建校舍,并不能留住学生,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沛县教育局局长贺磊说。
以改薄为契机,徐州市启动义务教育布局优化工程,根据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单独二孩”等带来的生源变化新建、改扩建学校,优化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同时,对相关学校不满足于小补小修,而是从师资、管理等方面全面改善,把改薄当做“上水平”的重大机遇。
沛县马元小学曾是一所在布局调整中被撤并的村小。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在该校周围,一排排崭新的新农村社区拔地而起。2014年,沛县投入2000万元在原址恢复重建马元小学。
全新归来的,不只是校舍。在办学上,该校由沛县实验小学接管,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两校统一调配师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这所失而复得的村小一下成为村民眼中的优质校。
据统计,仅2012年至2014年,徐州就累计新建、改扩建223所中小学,今年还规划建设了18所中小学。
除了“加法”,徐州改薄也做足“减法”。从市属学校做起,一方面力推名校托管、区域集团化办学改革,均衡区域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逐步为城区名校、热点校的大班额“消肿”。
向管理要效益,好校长派到薄弱校
17个班级全部用上电子白板,96名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走进睢宁县桃园中学,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所徐州西部最偏远的乡镇学校,刚经历过一场“浴火重生”。
前些年,桃园中学发展进入低谷,成为全县最薄弱的学校之一。2014年8月,曾先后带领该县李集中学和庆安中学走出发展低谷的王万青调入桃园中学担任校长。面对存在的问题,王万青决定从改变教师教学入手。他不仅重拾教鞭,每周上4节历史课,还坚持每天听课、巡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质量分析及各种研讨活动。在他的倡议下,学校先后组建了16个QQ备课群,教师把各自的电子教案、导学案、课件上传到QQ交流群共享切磋。
校长领头学习,教师抱团进取,改变悄然发生。“老师干劲足了,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了,回流学生越来越多。”王万青说。
在睢宁县,像王万青这样临危受命的“改薄校长”还有很多。“像王万青这样有干劲、业务能力强的校长,在原来的学校干出成绩后,一般会往更好的学校调整。但我县‘反其道行之’,在2009年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职级、对校长实行聘任后,把优秀的校长选派到最需要的农村学校。”睢宁县教育局局长彭燕说。
同睢宁县一样,在改薄进程中,徐州许多县区不等不靠,从校长队伍建设等“软件”出发,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针对教学质量薄弱环节,沛县连出三大“硬招”:一是连续3年实行校长综合考核末尾淘汰制度,仅2013—2014学年,就免去18名中小学校长职务;二是加强同教育先进地区合作办学,引进优秀管理人才担任中学校长;三是从2012年起对中小学校干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削减校干400余人。这样“动真格”的改革,有效提升了该县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
花小钱办大事,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前不久,记者来到沛县朱寨镇罗庵子小学,在多媒体教室里,教师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多媒体屏幕,观看沛县正阳小学两位名师执教的语文和数学课。课后,两校50余名教师又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
这两所学校只是徐州众多网上结对学校中的一个代表。通过便捷高效的信息化途径,该市城乡学校广泛开展一体化学校管理、教研、师资培训、网络备课等活动,让农村学校师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相对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投入,教育信息化花小钱能办大事。”张德超说,徐州近两年累计投入近1.8亿元,添置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帮助100%农村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等方式,该市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信息化差距。
随着教育信息基础不断完善,徐州以“彭城课堂”为中心,建设以“名师课堂”“彭城公开课”“ 堂”、网上集体备课、优秀课直播等教研活动。一根网线,让城乡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14年,徐州以大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我们期待通过改薄,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助推徐州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实现新跨越。”张德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