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统一部署,黑龙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统一部署,黑龙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抓住关键点
黑龙江省紧紧抓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几个关键环节,使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省教育厅制定了《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13-2020年)》,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围绕“三通两平台”规划了五项重点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创新推进机制。省教育厅与财政厅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省教育厅与省电信、移动、联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级教育数据中心采取服务外包方式进行建设,形成了各方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明确工作思路。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抓手,为学校建好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以“优质资源 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二是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先后组织2500多名教育管理者、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到试点学校现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在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评优、晋级、晋职等方面优先考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积极性。目前,全省有1782所学校、9.8万名教师、63.6万名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全省13个市地已有200多所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四、推进常态化
黑龙江省积极建立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长效机制,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常态化。研究制定了督导评估方案,认真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将教育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各个方面,为教育信息化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常态化。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开展区域内、区域间、城乡间的教研活动。发挥教研员、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总结、提炼并指导形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模式,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新常态”。
三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常态化。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建立了教研、培训、电教一体化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全省教研员“人人有工作室”,工作室“个个建团队”,每个团队“个个有专题”,每个专题“个个出优课”,全省教研员参与面达100%,教师参与面达19%以上,汇聚了大量优质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
五、实现深融合
黑龙江省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入手,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是实现时时想“融合”。通过召开专题会、现场会、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提高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深度融合的认识,跟上时代步伐,主动思考信息时代对教育发展、教师能力、学生成长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是实现处处能“融合”。两年共投入4.47亿元,扩大网络条件下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三是实现人人会“融合”。将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2年来,共培训教师2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