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代替传统校园卡、拥有14项全能功能的“智能校证”,于23日在青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亮相”,这款由江门景贤学校参与研发的“智能校证”,今年秋季学年起,也在该校全校范围内投入使用。

  一张代替传统校园卡、拥有14项全能功能的“智能校证”,于23日在青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亮相”,这款由江门景贤学校参与研发的“智能校证”,今年秋季学年起,也在该校全校范围内投入使用。引入“智能校证”后,“无孔不入”的学生在校定位、到校考勤功能,成为部分学生的忧虑,表示考勤变严,学生上学有压力。校方表示,这些功能的研发,主要是考虑到学校安全管理而定。

  江门景贤学校在23日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公布了该校信息化教育改革成果。其中,功能强大的“智能校证”系统备受瞩目。据介绍,该“智能校证”将SIM卡、银联储蓄卡、内置模块等功能晶片及卡片集成,实现学生一卡在手,校园消费、在校通讯、课堂交互等功能。

  “我们正在寻找出租车企业合作,以期未来学生使用校证就能打车。”该校教育信息处负责人张旭良表示,卡内内置的支付储蓄卡目前可实现校内消费,而为了方便学生,实现打车支付功能也要逐步实现。

  “智能校证”还依托内置模块实现了“校园定位”功能。张旭良告诉记者,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的教学楼8处楼梯口安装了感应器,学生校内活动“去哪儿”都可实施监控。

  但“实时定位”、“自动考勤”功能是校证的独特功能,也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争议。“如果以后全靠校证监管,无论我们走到哪,做什么,都会感到有点压力。”该校七年级学生欧阳同学表示。而该校教育信息处负责人张旭良表示,将“智能校证”引入定位和考勤功能,主要是从校园安全管理出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从尊重学生需求和回归教育功能出发。“如果繁琐的信息化违背了教育规律,就要适度进行调整。”熊丙奇说。熊丙奇建议,学校推行信息化改革要注意吸收师生、家长的意见。另外,学校不能过分依赖信息化管理。“注重回归人教本质,注重人性化教育,并通过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行为。”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