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教育局近3年一直在推广的云计算电脑,它由显示器、键盘鼠标及云终端组成,云电脑的计算、存储信息统一集中在信息中心。

浙江诸暨教育局开发“云服务+虚拟终端”模式,实现学校、师生之间资源共享——

一朵“教育云” 润泽十万人

  这个学期,走进浙江省诸暨市任何一所初中、小学的机房,都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里面的电脑只有显示屏没有主机。

  这是怎么做到的?诸暨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锡坤指了指显示屏旁那个比机顶盒还要小的盒子,道出了玄机:“这叫云终端,有了它,每一台显示器没有单独的主机就能用。”

  原来,这就是诸暨市教育局近3年一直在推广的云计算电脑,它由显示器、键盘鼠标及云终端组成,云电脑的计算、存储信息统一集中在信息中心。

  信息化面临大挑战

  早在2001年8月,诸暨就首期投资910万元,以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开建诸暨教育网。2002年2月,诸暨成立教育信息中心,进行教育网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到2003年底,全市215所完小以上学校全部用光纤接入教育局局域网,提前4年达到省定标准,实现了“校校通”。

  不过,诸暨的这些优势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进程中难以长久保持。2009年底,有着20万名师生的诸暨,义务教育阶段师生电脑保有量仅有一万余台。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电脑生机比要达5∶1,那就意味着1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配3万台左右的电脑。”陈锡坤说。

  “配这么多的计算机,如何管理?全市哪怕组建50人的电脑维修队伍天天跑也不够。”“PC(个人计算机)淘汰更新快,维护成本及高能耗问题突出,光电费每年就要上千万元,成本太大。此外,传统PC机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诸暨市教育局内部进行了激烈讨论。

  最后,教育局领导班子决定引入云计算新技术,开发诸暨教育云平台,让每一名师生都拥有随时可用、专属于自己的“个人虚拟计算机”,实现学校之间、师生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

  “教育云”渐渐成实景

  “当时教育云还没有人开发过,愿景虽然美好,但这朵云到底能不能‘飘起来’,我们都很担心。”诸暨市教育局几位负责同志曾经为此很纠结。2010年,诸暨市下发文件,明确今后每年财政出资5000万元用于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投入和维护。

  “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主战场,一定要抢占先机”,2011年4月,诸暨市教育局开始实施“教育云”项目,寻找合作方、与专家会商、测试比较、突破难点……在系统开发的一年半时间里,工作人员忙碌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常事。

  2012年底,在上海云终端技术专家的帮助下,诸暨“教育云”终于开发成功。它以“云服务+桌面虚拟终端”的模式,新增6000台云计算终端,连接27个乡镇(街道)的1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为使“教育云”具有持续不断、稳定、自主的升级能力,诸暨云计算从原先租用电信共享组网的架构,变为完全采用独立裸光缆组网。平台从学校端按行政区域,向教育信息中心以树状的形态逐渐收敛,乡村学校接入点间采用千兆光模块,乡镇汇聚节点间采用万兆光模块,总汇聚点用多条万兆连接,并且各节点保证6芯以上光纤备用,教育网内网带宽达80G,出外网带宽达3.5G,在出外网的地方布置有27G的内容缓存设备,保证了教师高速上网。

  大变革带来大效应

  “这是革命性的变革,最大的好处是为我们节省了不少运行成本。”陈锡坤算了一笔账,传统PC机的寿命是3年至5年,现在云桌面可用10年;采用功耗低的云终端,电力成本也大大降低,“按教育系统3万台计算机计算,原来每台的主机功率在300瓦左右,一元一度电的话,则每小时电费9000元,按一天运行8小时、一年运行200天,需1440万元。而桌面云的终端功率在20瓦左右,每年的电费只需32万元,扣除信息中心机房电费,每年节省电费高达1400万元。”

  因云终端本身零维护,只需维护中心服务器,原来身兼电脑修理工、网络管理员、课间指导员的电脑教师都被解放了出来,可以专心教学。牌头镇小学教师许卫义说,自己以前是一天到晚没得空,“现在云终端在信息中心,有问题打个电话,信息中心立刻就对接解决了”。

  近两年,诸暨加大投入增加近1.5万个虚拟桌面,并开始由义务教育阶段向中、高职学校延伸。目前,诸暨中小学拥有计算机33439台,生机比达到4.8∶1,多媒体4627套,班套比1∶1,教育计算机网千兆宽带学校接通率达到100%,校园网百兆通达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学校达到100%,100%中小学建有校园网站,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91%。

  如此高的配比,让资源共享有了技术支持。今年,诸暨市把通过教育云平台视频向农村学校推送 作为实事工程推广。诸暨市教育局副局长杨均力说:“希望我们这朵‘教育云’能越来越美丽,并能春风化雨,润泽更多的学子。”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