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雀小学校长郭恩友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授课。自2014年3月起,现代化的“班班通”设备走进海雀小学课堂,学生们日益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

  海雀小学校长郭恩友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授课。自2014年3月起,现代化的“ ”有关。

  “我以前学写字很费力,好多是错的,但是也不知道错在哪里,现在跟着‘班班通’一笔一划写就好了。”五年级学生王光兰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看着电子白板,学生直观地临摹,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辅导,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错。“以前考试不及格,现在都考90多分。”进步,让王光兰很骄傲。

  三年级学生朱琴的语文课本上,画着一只开屏的孔雀,灵动,富有生气。“以前老师告诉我们,孔雀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但是我们这看不到孔雀,不知道长什么样,现在有了‘班班通’,老师给我们看孔雀的图片,我就画下来了。”朱琴兴致勃勃地说,现在学习很有趣。

  课余时间,六年级学生朱敏自信地在走廊上唱《感恩的心》,旁边坐着不少拍手的同学。“以前我们音乐课都是数学老师教,她唱一句,我们跟着唱一句,唱两三遍,一个学期都学不了几首歌。现在音乐课,老师用‘班班通’给我们放动画,这首歌是我刚学会的,儿童节我想表演这个。”

  孩子们口中的“班班通”,海雀小学的每个班级都有,是2014年3月装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书写、画图、批注,书写蓝板则以无尘书写笔代替了传统粉笔,整套设备还包括了投影机、计算机、音箱、实物展台。

  不止是先进的硬件。

  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班班通”展示着来自广州某小学的课件,北京名师出的复习题,以及摄于海南的图片。

  这些微小的变化,背后是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办学品质的大力提升,以及区域间、城乡间办学差距的逐步缩小,让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可以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夜幕降临,在学校新建的教师周转房里,曾依琦翻开语文课文《画杨桃》,打开电脑,娴熟地登录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点击“教师园地”,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数字书房”。

  “以前的备课教案无非是识字、阅读、分析、巩固,显得乏味平淡,”说话间隙,她利用拖曳功能快速集成教学资源,生成基础课件。

  “不会照搬别人的东西。拿《画杨桃》来说,赫章县是没有杨桃的,但是方言里有‘yangtao’这个音,指的其实是猕猴桃。怎么让学生们知道两者的区别?最为直观就是图片,考虑到这一点,我备课时会运用图片作对比。”除此之外,曾依琦完善课件时,还会考虑学生素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进度。

  曾依琦说,搭乘“教育云”,备课仿佛“换了天地”,她可以接触到网络提供的大量备课素材,还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

  曾依琦的话引起了海雀小学校长郭恩友的共鸣。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以前总是苦恼于教学经验不足,“年轻老师怕的是教不好孩子,现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郭恩友调侃,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网络搭建的备课平台让天南海北的距离缩短,各地老师足不出户可以共同探讨教学,终结了教师备课“闭门造车”的时代,也让像海雀村这样边远山区的教师们插上“教育云”的翅膀,在网络腾挪出的广阔空间里飞翔,弥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鸿沟。

  在“云”上,找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受益最多的,是海雀小学的孩子们。他们,是海雀的未来。

  临离开时,我走进村民陈芝敏的家中,她正陪着在村小上一年级的儿子王恒看电视。看到飞机,王恒很激动,陈芝敏很惊讶地问儿子:“你怎么知道那是飞机?”王恒得意地说,我在学校里学过了,随后扭头告诉我:“你看,现在都是我教妈妈。”

  “你将来想做什么?”我问王恒。

  “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陈芝敏对儿子有期许。

  “我想当宇航员,飞去太空里看看”。犹豫了几秒,王恒看向妈妈。

  ……

  再度相见,海雀,这只曾经的“弱鸟”,已经做好乘“云”而上的准备,书写着振翅腾飞的新故事。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