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徐州市泉山区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看到老师们正熟练进行电子备课,尽情享受网上资源,区域内同教材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同伴。这种有效的电子备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

  日前,记者走进徐州市泉山区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看到老师们正熟练进行电子备课,尽情享受网上资源,区域内同教材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同伴。这种有效的电子备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

  减负增效,推动电子备课改革

  记者了解到,为了减轻教师书写负担,引导教师有效备课,泉山区教研室借助电子备课平台,自2011年开始,从点到面逐层推开备课改革。泉山区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规范电子备课流程,使之成为一种跨校分工备课、网上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新备课方式。教研室按区域内各校班额和规模均衡划分成若干备课大组;各组将学科教学内容分配到学校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每组中各有一校负责精备;承担精备任务的学校教师通过个人初备及学科组研讨,形成初稿,按照规定时间上传并共享至教案中心。非主备教师,则从共享教案中选择优秀教案点击收藏,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批注修改,添加个人思考材料设计,共享至学校教案。在上完课后还要及时添加教学反思,做到一课一思。

  少华街小学王老师说:“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七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重难点、备教法学法、备板书设计、备教学资源。我们先个人初备,在小组内主讲、讨论修订,个人复备,提前一周上传教案,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网络交流。这样大家凝聚集体智慧,备课效率高而且更加有实效。”

  姚庄小学王老师介绍:“我们是小学校,同年级组教师少,电子备课可以吸收别校教师好的经验,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专业课程的信息资源量大,资源共享方便、快捷;我们还可以通过开放式、论坛式、互动式的深度对话,相互学习,既提高了备课效率,又提升了备课质量。我觉得这样备课对我帮助非常大。”

  实施培训,促进教师熟练操作

  为了让教师尽快掌握平台的操作要领,泉山区教研室和电教中心采取分层培训的办法,近年来共开展了区校两级培训60多场。泉山区教科研室主任朱晓红介绍:“区级培训有面向校内平台管理者的后台权限使用的技术培训,有面向业务领导的备课管理培训,还有面向骨干教师的个人操作培训。各校又分学科组织教师细致进行了二级培训,将技术提升和学科备课指导相结合,帮助每位教师转变了备课观念,掌握了操作方法。高效的培训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少华街小学辛老师说:“我在熟练掌握备课技巧后深深感到,智能学习平台,借助网络的优势,为我们教师搭建一个成就专业发展,找到专业自信的的平台。尤其是当我被评选为优秀主备教师,并被区级表彰后,鼓励我和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深入备课、快乐教研中去。”

  备课创新,推进学讲方式 改革

  泉山区进行的电子备课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也能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 学习、填写“导学单”等,教师直接在“报告”中就可以看到学生预学的情况反馈。这种教学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互动性,非常适合用在“学讲”的课堂上的。

  如今,泉山区千余名教师和数万名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智能学习平台”,并转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的模式,在“学讲”的课堂上,学生依托平台自主预习,教师利用平台设计教学活动,检查预习和课堂效果,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泉山区文教体局局长王建介绍说:“我区借力‘智能学习平台’进行的电子备课改革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备课不仅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还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我区在平台建设流程中将不断完善,最终建立起富有我区特色的‘教师、学校、区教研’三级平台,达到‘资源汇聚、在线学习、师生互动、实时推送’,真正打通科研、教研与自主学习之间的通道,让教科研与教师常态工作相联系,教师备课与学生学习相联系,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全区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