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认真落实湖北“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区域试点市实施方案,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建设汉江流域教育中心城市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二、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全面推进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市的相关工作
1、建立健全全市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督导体系,构建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成立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机构,制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分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实施主体,教育局长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在学校组建教育技术中心,选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中心主任,给予学校中层干部待遇。形成市、县(市)区、校三级联动,多方协同、体制完备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制订《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
2、继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中小学学校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bps,乡镇中小学不低于20Mbps,农村学校、教学点不低于10Mbps;班班通覆盖率达100%;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的智慧教室和专递课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普及率达50%以上,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普及率达10%以上。
3、加强“三课堂”建设,形成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机制。充分利用国家、省级和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空间服务,积极开展襄阳“名师工作室”活动。组织名师、名校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实现常态化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2015年,将依托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襄阳地方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
各地要依托中心学校或重点学校,采用“结对子”的帮扶机制,将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管理纳入中心(重点)学校管理范畴,按照一拖二或一拖三的方式帮助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实现本地所有教学点资源的全面覆盖,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4、加快网络学习空间、移动端普及和规模化应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机构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建设取得新进展。学科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达到100%、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达到60%。深入研究和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将空间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支持师生、生生、家校间学习互动与交流,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新模式,助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015年,将评选两个教育信息化规模化应用先进县(市)区、10所先进学校和20名先进教师。
5、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与督导机制。依托高校技术支撑,组织市、县(市)区教研部门、基教管理部门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教育质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活动,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体系,辅助教育信息化管理决策。依托省信息化平台定期反馈教育信息化推进进展和问题,建立“上下联动、分级督导”机制,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2015年起,每年发布区域、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选择100所左右的学校试点教育质量测评。
6、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启动襄阳市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设,探索有效的数字资源建设、汇聚、推送和共享机制,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持续、高效、良性运转的信息化建设生态圈。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
(二)逐步推进襄阳教育管理信息化
7、重点搞好襄阳教育电子政务助手系统开发和应用工作。搞好教育电子政务助手一期开发工作,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襄阳教育网建设、管理和应用,构建市级、县(市、区)级和校级全市一体化教育网站集群,统一各系统管理入口,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教育电子政务及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网站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8、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设备和系统基础维护外包服务,将基础服务交给市场,避免教师疲于应付繁杂的维护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生产力,积极探索形成教育信息化基础服务新模式。
(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9、2015年起,按照“全员参加、层次细分、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用2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学校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及每校主要学科3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
逐步推动各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四)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10、重点加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及阶段结题工作;认真开展我市“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与发展模式”和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研修模式”两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工作,提升研究课题的质量,做好研究课题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五)扎实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及竞赛活动
11、认真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各地各校要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重点,统筹晒课活动与课内比教学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程度与应用水平。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障经费,注重实效。
12、搞好常规 、课件、课例、NOC、征文等作品征集、评选和优质内容上传至襄阳教育云平台工作。
13、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全面推广电脑机器人、动漫、SCRATCH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举办规模化竞赛活动,逐步将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考查范围。
(六)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14、做好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和信息技术课考查工作。
15、做好信息安全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工作。
16、做好教育信息化新闻宣传工作。
三、工作方式和措施
(一)以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创新为目标,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工作职能、调整管理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督导、推动先行先试。建立、完善襄阳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覆盖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
(三)以发挥市场作用为突破口,集中各方力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机制创新。准确把握与处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公益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坚持政府统筹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地方、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协同推进襄阳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