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淮北市出台了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实施方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建设重点,从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共计划投入资金52280万元,用于各类基础建设及设备购置,其中11527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
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60所,100%达到校校通,95.09%的学校达到 讲课。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市政府成立有多家成员单位参与的淮北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各县(区)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要求各学校校长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一责任人,并明确1名校级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年出台了《淮北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有效推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2014年出台了《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北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明确了未来几年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和任务,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制度。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各学校确定月报工作负责人,每月初将上月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及典型案例和好的做法汇总上报至省教育厅,有效地宣传了淮北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注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经费投入机制。坚持政府财政主导、统筹管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费。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安排不低于公用经费10%标准,用于学校信息化教学。2012年至2014年淮北市学校从公用经费中用于教育信息化的资金为1581万元。2013年以来,中央、省及市、县(区)级财政共投入资金9056.84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淮北市教育信息化进程。合理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2012年至2014年,淮北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中央、省级资金1886.6343万元,其中1872.6343万元用于配备班班通设备,14万元用于28个教学点数字资源建设。安排地方配套资金8349万元配备计算机教室、班班通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淮北教育城域网功能,推动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学校宽带网络接入与运行机制,实现校园网主干线千兆到学校、百兆带宽到桌面,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互联互通,缩小了城乡、校际间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差距。2013年底投资4721万元,完成班班通3791套;2014年全市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3217万元。按照1台/10生的配备标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208个计算机房。
建设高素质信息化队伍。按照在校学生人数500名以下学校配1名、500—1000名的学校配2名、1000名以上学校配3名的标准,足额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每年招聘一定比例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制定出台了《淮北市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142017)的实施意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的通知》,全市总学习人数为2886人。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提炼并指导形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模式,全面推动中小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巩固全覆盖项目成果。全市共有教学点74个,其中濉溪县62个,相山区5个,烈山区5个,杜集区2个,所有教学点都已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进一步落实以县为单位组织教学的要求,利用假期或周末举办教学点教师设备操作、资源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并加大投入,使每个教学点都连上了互联网,对设备中心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做好平时的设备维护工作,确保各教学点设备正常使用,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持续加强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持续更新改进并适时推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加强技术支持服务和应用检查,总结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制度加技术”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切实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探索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