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高位推动、多部门联动,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先行、强化融合,不断推进应用向纵深发展,全市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快速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能力显著提高,富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逐渐形成。

  全面提升马鞍山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力促进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近年来,马鞍山市高位推动、多部门联动,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先行、强化融合,不断推进应用向纵深发展,全市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快速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能力显著提高,富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逐渐形成。

  一、高位推动、多部门联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

  高标准制定规划。2013年4月,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马鞍山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按照分层部署、按年推进的原则,确定2013年为推进年,2014年为提升年,2015年为达标年,计划投入近3亿元(其中基础教育约2.1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切实抓好年度建设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办印发《2013年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就建设内容、目标、完成时间等做明确要求。

  众部门协同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财政局、公管局、经信委、各县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分工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市教育局做好需求分析,加强沟通协调,抓好施工督查,把好质量关;经信委下属市政府信息办发挥技术优势,把好参数关;公管局完善标书制作,强化招标管理,把好招标关;财政局设立专项账户,实现专款专管专用,把好资金关;各县区政府积极筹措拼盘资金,认真做好项目核定、环境准备,为项目实施做好保障。

  二、资金保障、多制度护航,构建可靠的信息化保障机制

  构建政府奖补、县区主体责任、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13-2015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市政府每年安排4000万元用于奖补,各县区根据年度项目建设内容测算建设经费,筹措总额约为3000万元。市财政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含山县、和县按60%奖补,其他县区按50%奖补。每年项目实施前,根据县、区上报项目建设内容进行经费测算,明确县、区投入及市级奖补金额。各县、区政府在项目招标前将资金一次性划入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专项账户。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对县、区政府汇款情况进行通报,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的模式和项目化零为整、集中采购的方式,既让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也避免了县、区教育局向本级政府要钱难、汇款慢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确保项目任务按期高效完成。市教育局成立建设与应用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基教、职成教、教研、财务、电教等科室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马鞍山市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全市及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信息化建设具体过程中,印发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2013年项目建设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 2014 年教育信息化工程基础设施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项目安装、监理、验收、督查领导小组,建立了专人专区联系点制度,搭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qq群,落实了信息月报送制度等,为项目顺利推进、高效完成提供保障。

  三、应用深化、多措施并举,形成比学赶超的信息化应用氛围

  以应用为导向,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从意识入手,着力态度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一是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依托上海方略的技术和师资支持,在三县及博望区搭建远程培训教室14间,利用周末集中开展远程培训,并通过开展访学、集中学习等形式,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有机结合,培训教师上千人。二是骨干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举办2期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班,共计240名教师参加5天的学习。同时,分年对全市所有学科教师(除计算机专业)实施全员培训,在现已培训教师近1.2万人,完成培训总数的71%。三是技能和领导力培训相结合。坚持“设备配到哪里,培训开展到哪里”的原则,完成项目建设学校白板软件应用全员培训。深入开展领导力专题培训,以县区教育局、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为对象,采取专家讲座、交流互动、案例分享等形式,每期三天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现已举办四期,共有480名管理干部参加学习。

  广泛开展各类竞技评比活动,以赛促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会同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市教育系统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以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为内容展开,各项目第一名选手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二至六名选手授予“马鞍山市职工技术能手”称号。开展2014年交互式白板教学大赛,经县区及学校初选,共140余名教师参加市级比赛角逐奖项。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抓常规管理,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微课制作评比等活动,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等,开展信息化应用与教学常规督导、检查等,以点带面、强化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强化考核。将教师参加信息化能力培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等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县区教育和学校督导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为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试点先行、多项目同进,探索赋有区域特征的信息化试点校建设路径和应用创新

  抓实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我市共有1 所职业教育学校、6 所中小学校被批准为第一批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3年,为支持和县善厚初中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该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市教育局划拨30万专项经费支持该校用于信息化建设。近两年,市、县区教育局共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500余万元,为试点学校建设多媒体网络机房11间,配置教师办公电脑287台,电子书包教室2间,录播教室7间,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间,配置分布式图书馆58套、数字化信息展示系统6套,试点学校信息化应用环境明显改善,硬件水平快速提升。在信息化应用环境改善的同时,试点学校工作推进成效显著。例如:和县善厚初中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完善,相继开发了资源下载与分配、图书管理、电子备课和成绩统计等20多个子系统及教师个人办公与学生个人学习等多个空间,研发触角涉及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周边多所学校正把善厚初中模式的“数字化校园”移植到各自学校,国家、省、市级媒体也多次走进善厚初中进行采访报道。

  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开展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录播教室、电子书包等建设,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奠定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积极指导市红星中学、二十二中、博望区薛镇初中等学校开展基于微课程模式下的 ,促进全市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