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投入1500余万元,完成了所有村级校点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所有学校都接入了“四川省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进入数字教育“高速路”,有效提升了山区教育质量。
古蔺地处山区,全县200所村级校点分散在大山深处,受地区条件限制,上述学校的现代化信息装备薄弱,这拉大了城乡教育的距离,成为古蔺教育的短板。2014年,古蔺县投入1500余万元,完成了所有村级校点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所有学校都接入了“四川省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进入数字教育“高速路”,有效提升了山区教育质量。同年6月,古蔺作为四川省代表县,被推荐为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示范应用典型区域。做梦都没有想到数字教育资源会装备到这里
“哇,我们安上‘锅儿’了!我们可以在电视里‘看’城里老师上课了!”石屏乡刘家小学的孩子们欢呼雀跃。
刘家小学是该乡最偏远的一师一校村小。长期以来,这里的“装备”是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信息化教育这个概念,学生们仅仅从老师口中偶尔听到。
“做梦都没有想到数字教育资源会装备到这里!” 刘家小学教师徐玉辉激动的说。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一项教育民生工程。面向全国边远地区农村教学点,通过为教学点安装设备、开展教师培训、输送量身定制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教学点利用数字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
古蔺县教育局举全系统之力,完成了电、网等相关配套工程,2014年3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装到了每一所村小。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热火朝天
“校长,都排了两天了,多媒体啥时轮到我用哟?”王家村小赵方勇老师略带生气的说。这样的场景,古蔺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学校几乎天天上演。
为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古蔺县坚持“应用引领发展”的理念,首先在应用培训上下足了功夫,先后外聘20余位专家,举行县级集中培训12场次,培训出应用能手200名。通过能手“一对一手把手”包校培训的方式,按照帮培清单,有计划针对性开展了2000余场次零距离的二级培训活动,让所有村小教师解决了技术操作难题。
“清河小学的老师们能轻车熟路的运用数字教育资源,我也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在德耀镇清河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场会上,兴隆小学老师王志会坚定的说。这就是教育局为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而实施的“典型引路”工程——对应用好的个人和单位,不但给予表彰,还先后在丹桂、清河等8间村小召开管理应用现场会,让全县教师学习,在与榜样对话中寻找差距,掀起应用热潮。
“通过基点校课堂录播系统录制‘ ’并上传网络,把优秀课例同步直播到各乡镇校点,让老师们不出家门就能分享到优质资源。”县技装站站长胡在嵩介绍,同时,组织下载筛选相关网络资源送到各教学点,各校点用移动硬盘、U盘、网盘等将资源拷贝下来,保证优质资源的按时选用,拓展了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各学校也“各显神通”,通过种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们的使用热情,让设备和资源“供不应求”。
古蔺以技装站和进修校牵头,成立了设备使用和资源应用两个指导组,随时应各校之需,长年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保证了各校点设备正常运行、资源充分利用。教育局还将教字资源的运用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和考核,达成了“三百目标”(百分百的教师、百分百的科目、百分百的课堂应用资源)。
“走到古蔺的任何一间村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都热火朝天,这为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川省电教馆馆长舒欣说。
“师生得实惠就是最大的成效”
“坐在教室里,就看到了城里老师上课,真是好!”三桂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小红高兴的说,种子发芽动画演示、大海波涛、草园风光……这些都在课堂上活灵活现的见到了,轻松愉悦中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识。
古蔺把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资源融合为主要内容,以中青年教师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观摩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为主要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
“师生得实惠就是最大的成效。”谈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作用时,古蔺县教育局副局长罗林表示,让山区的孩子们与城市学生共享现代化信息教育成果,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和素质全面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借着教学点数字资源的广泛运用,广大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一大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手”涌现出来。许莹、祝相伟老师制作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展示仪”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李胜老师获省信息技术技能竞赛及优质课展评一等奖;丹桂村小教师袁爱国也获泸州市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一等奖。多个教学点以该项目作为科研课题,探索出40余项经验成果在县内外推广,丹桂镇大岭村小教师袁爱国获泸州市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