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出发,精心部署,稳步推进,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快速、深入、健康、有序、协调地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学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要。

  暨南大学是一所知名的华侨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学生达11000多人,由于社会制度、教育背景、学习习惯、文化基础、思想意识和就业出路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之间的知识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许多不同。针对学校这种国际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殊生源结构,结合学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在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上,从易用性、兼容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相对优势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平台部署,分步实施

  暨南大学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实施中没有采用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建设策略,而是采取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策略。2006年首先引进5000用户数,随着网上课程门数和师生使用情况的不断增加,2009年将平台的用户数扩展到了25000,并同时增加课程管理平台,为平台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伴随着平台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应用的不断深入,2013年学校又将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升级和扩容,平台的硬件支撑环境从唯一一台小型机的单机架构升级到6台物理服务器支持的多机云架构,存储容量由2T增加到16T,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负载均衡等技术,将用户访问请求平衡、分摊到10个虚拟应用服务器上执行,大大提高了平台的性能。在平台软件系统方面,将用户数扩展到50000,可覆盖全校五校区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成教学生,并引进门户社区和移动学习平台使平台真正达到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处学习。我们认为这种分步实施更容易跟进最新的技术成果,更容易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更有利于平台的可持续推广实施和应用。

  平台推广,系统多元

  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学校要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视角,从政策、项目、经费、培训、服务、人员、宣传等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广策略,促进平台教学应用的良性发展。

  政策扶持,项目引导

  万事开头难,暨南大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初期采取了自上而下的项目引导策略。学校设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全校计划建设200门,按学院下达建设指标,每个项目给予3000元的经费支持。项目实施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进行,配有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指导、支持和监督。仅仅一年,立项的课程全部通过结题验收。通过这种半强制性的促进措施,学校不仅建设了一批专业分布合理、教学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而且快速扩大了平台用户群,提升了平台使用率,使平台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度。随后,为了建设更多精品项目,提升平台应用层次,学校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制度化,提高项目建设要求,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每年立项一次,由教师自愿申报,专家组择优立项,并作为校级教改项目在职称评聘和工作量考核中给予认可。此外,为了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长效机制,学校还制订了《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技能培训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暨南大学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保障网络教学平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持续培训,破除藩篱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帮助教师能尽快使用平台,破除理念和技术藩篱。我们开展了岗前培训、项目培训、等级培训、专题培训、院系培训、网上培训、案例研讨、观摩交流、专家讲座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平台应用培训工作。从平台引进以来已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并公开出版了2本培训教材,使平台培训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除培训外,我们还加强日常对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指定专人负责平台的使用支持,设立平台支持热线电话和邮箱,还在平台上提供详细的视频使用教程和帮助等,使教师遇到问题能随时解决。通过上述多方位支持,扫清了教师使用平台的障碍,使他们的平台使用更加顺畅、自如。

  优质服务,技术助力

  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为更好地推动平台的广泛应用,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和统一门户登录,实现了两个系统之间用户、课程和课程注册关系的实时更新和无缝链接。师生只需登录就可以看到自己教授或选修的所有课程。通过这一技术革新,提高了平台使用的便捷性,激发了师生使用平台的热情。同时,我们还尽量从方便教师教学的细节着想,利用技术优化、简化工作流程,降低平台使用难度。比如我们通过技术开发对平台的课程循环使用步骤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可以将教师所建的课程一直保留在平台中,省却了课程存档、下载、再上载的工作,也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每学期初平台会自动匹配更新学生注册关系,教师只需修改部分课程内容即可开展新的教学。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更省力、更便捷的服务,尽量减轻教师不必要工作和麻烦,让教师能更多地关注教学本身,

  宣传推广,人际互动

  教师和学生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网络教学平台推广的职能部门应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向这两个群体宣传和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并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人际互动和人际传播作用,来带动更多用户使用平台。

  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发现平台使用的优秀教师。一方面,发挥这些优秀教师“领头羊”作用,通过他们牵头组建团队,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同事,形成由点即面、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加大对他们的宣传和嘉奖,通过专题报告、教学沙龙、评比奖励等方式树立典型,扩大他们在学校的影响,使其他教师可以从“身边人”那里观察到可模仿的成功,从而吸引更多教师使用平台。

  再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终级用户,为了更好地推动平台的使用,我们从学生着手,加大平台的推广和宣传。比如在教育技术服务月、新生报到等场合向学生发放平台宣传页和平台使用调查表;在校园网首页、教学门户系统、教务选课系统等主要网站设置平台链接入口;编写和制作针对学生的平台使用手册和网络课程;优先选择学生人数多的课程进行网上优质示范课程立项等措施,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平台,从而主动要求教师使用平台开展教学。

  数据统计,引入竞争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使用中,我们对平台使用的数据进行了跟踪、挖掘、整理和分析,教师和学生既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全校课程访问排行、课程内容上传量排行、院系课程设置等宏观信息,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掌握每个学生学习具体课程情况的微观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和改善学习状况,而且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竞争的状态,激励教师和学生用好、用透网络教学平台。

  平台深化,融合创新

  我们与教务、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出台《暨南大学“本科课程中心”建设的通知》,将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纳入到“本科课程中心”高级应用的建设中,要求“十二五”期间学校所有本科课程均需纳入课程中心建设,并逐步达到高级应用的标准。每学年学校会对平台课程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评级,并按照评级的结果给予分别15000元~3000元的经费奖励。这一举措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平台的使用,扩大了平台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此外,我们还以“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规律,组织实施了辅助课堂讲授、小组协作学习、混合式协作学习、主题探究、技能训练、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根据信息化教学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在项目建设中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 程和移动学习的探索与尝试。许多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深入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总结和创造出适合自身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促进措施,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平台的注册用户数达32000多人,活跃课程数2000多门,日均浏览量达18000左右,许多教师利用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相关成果还获得了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暨南大学八年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广经验,我们认为只有从学校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出发,精心部署,稳步推进,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快速、深入、健康、有序、协调地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学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