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微信应用联盟正式在杭州下沙成立,来自全省的60家高校72个微信公众号抱团 "回家 ",同自己的 "兄弟姐们 "互相交流切磋,共畅未来。

  微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当下,在各高校校园中,微信更是从从学生们获取身边信息的资讯平台向着生活服务帮手的角色快速转变。借助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学校丰富人才优势,浙江高校各类应用型微信平台层出不穷。1月5日上午,浙江省高校微信应用联盟正式在杭州下沙成立,来自全省的60家高校72个微信公众号抱团"回家",同自己的"兄弟姐们"互相交流切磋,共畅未来。

  浙江高校微信应用联盟是在浙江省学生联合会指导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发起的,由各高校相关微信应用开发和运营的管理部门(单位)、团队或个人自愿加入的民间组织。

  联盟发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培训中心主任吴迎来向记者介绍,当前浙江高校微信公众号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资讯发布为主的媒体类;二是以服务功能为主的应用类;尽管其中不乏不少明星号,不过由于一直以来缺乏有效引导,校园公众号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多而散,群而杂的盲目局面。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为广大的校园微信号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交流的平台,提供长期发展的规划思路,同时抱团取暖不仅能加乘自媒体的影响力,也将提高校园自媒体与不同行业合作单位的资源谈判能力,而资源的多元化无疑将为浙江省高校微信应用的发展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差异化迫在眉睫,旅游生活类应用是方向

  试用部分校园微信,大多功能非常丰富,下课表、查学分、交电费、签到等等几乎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者也发现,这些服务功能趋于雷同且多集中于本校内部,外接功能的实现程度有限。

  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圈"公众号负责人子禾对于联盟的成立信心满满,他认为微信唯一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开发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以旅游为代表的生活类功能是最具生命力的,当下校园微信功能同类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发者可控的资源差异化不大,尽管"学生圈"已经开始尝试开拓校园电商等不同品类的服务项目,可学生毕竟社会经验有限,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资源的开发和局限。联盟带来的除了同业间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引入外部支持,加速高校微信内容差异化,功能化多元化的发展。

  涨粉不是目标,高校微信展现的是"育人"情怀

  随着微信的火爆,互联网出现了不少针对不同行业的微信排名,不过对于这些以粉丝数为主要依据的排名,不少高校微信的掌门人并不感冒。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的微信公众号曾入列中国高校团委微信TOP30榜首,美院团委副书记徐增鎏坦言虽然这份荣誉是对他们的肯定,可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他们从来没有把涨粉作为内容制作的主要目标。他分析道,校园微信初起受众范围不大,目标明确,只要内容尚可,推广难度不大,传播的速度很快,而且每年都会有固定数量的新生加入,因此他认为校园微信更多的承担的是"育人"的职责。所谓"育人",一方面是要用微信传播校园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就是利用项目本身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