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省所有公办高等院校(2015年共75所)全面参与“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实现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全覆盖。

  日前,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省所有公办高等院校(2015年共75所)全面参与“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实现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创新扶贫方式,实施精准对口扶贫,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帮助“四大片区”贫困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发展水平,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根据《指导意见》,高校要开展驻村帮扶,开展以学校联系贫困县、干部联系贫困村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牵头编制并实施贫困村扶贫规划,定期组织人员到帮扶点开展支教,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指导贫困县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同时,高校要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口县党政领导干部、基层村(社区)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帮助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脱贫,使贫困地区群众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高校要根据对口县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项目,帮助对口县积极培育新型科技产业。着力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特色产业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围绕新项目选育引进、新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当地建立科研试验站或工作室,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训,支持贫困区县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鼓励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指导员、科技顾问到对口县帮助工作,广泛开展科技人员一对一到户帮扶指导,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利用高校法律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帮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作用,有序组织高校志愿者到贫困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志愿服务。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到对口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对当地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和基层社会管理等工作开展帮扶。有条件的高校要探索开展长期志愿服务接力活动,形成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指导意见》明确,高校要帮助就业创业,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积极为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制定出谋划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鼓励高校在对口县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派优秀学生到当地实习,选派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到当地挂职锻炼。帮助对口县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高校要重点围绕农林牧业、种养殖业,帮助对口县引进、打造、推广脱贫致富重点项目,提升对口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