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关于三地间发展的命题似乎有了新解。京津名校在河北办分校、建名师工作室,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联席会议举办,职教项目联合办公室成立,三地工业大学成立京津冀创新联盟……连日来,京津冀一个个破冰举措相继出台,三地教育协同的画卷缓缓打开。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神州行

瞄准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主动对接京津教育,河北求证“1+1+1>3”

  1+1+1<3还是1+1+1>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关于三地间发展的命题似乎有了新解。京津名校在河北办分校、建名师工作室,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联席会议举办,职教项目联合办公室成立,三地工业大学成立京津冀创新联盟……连日来,京津冀一个个破冰举措相继出台,三地教育协同的画卷缓缓打开。

  石家庄、沧州、张家口等地市纷纷把协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专人负责、主动出击,积极拜访京津相关院校,为京津教育资源疏解提供选择。

  以石家庄为例,自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开展以来,石家庄市教育局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多机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先后近百人次赴京津两地商洽教育合作项目,区域教育发展协同创新项目、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先后落户石家庄,与天津教委签订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人民大学达成3个方面的合作项目,石家庄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北京育英学校平山分校等合作项目相继确定。

  石家庄、保定等地还先后与天津市达成职教合作协议,探索打通两地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寻求两地合作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的实现路径。

  在现有政策下,探索开设与天津中职、高职院校进行“2+1+2”等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合作,或两地中职学校采用“1+2”“2+1”合作办学,而后通过现有的天津中高职衔接贯通机制,升入天津高等院校就读。

  “原来每到招生季,是我求家长,现在反过来了,是家长来求我。”保定职教中心招生办主任张丽娟说,自从与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实现联合办学合作后,学校的发展实现了转变。

  上升通道的打通,激发了家长和学生的热情,也激活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河北有生源,但缺设备与师资;天津有设备与师资,但缺生源。双方合作正好实现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河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安顺英看来,这样的探索与合作在情理之中,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也应声落地。

  8月22日,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了职教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建立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8月23日,在天津召开的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2家企业和26家职业院校达成“天津共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天津共识”中,三地的企业和院校表示,要共同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四大合作平台,即: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区域性平台、师资与学生交流交换平台、现代服务业区域性研究平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高教偏弱的状况也正在逐步改变。长期以来,河北省只有河北大学在2005年获得教育部和河北省的共建,而从2014年11月份以来,河北省陆续有5所大学进入教育部共建大学行列,可谓集体爆发的一年。如果加上其他部委的共建,河北的省部共建大学在这两三年间已经攀升到了11所,高等教育格局得到了巨大改变。

  去年11月份,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签署协议,正式启动三方共建河北工业大学工作。根据协议,河北省将进一步落实和扩大河北工大办学自主权,加快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天津市将把河北工大纳入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总体布局,对河北工大与京津冀支柱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将河北工大纳入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建设各项工程之中。教育部将着眼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给予指导和支持。

  以建设科技园为例,天津给予河北工业大学的土地面积达到100亩,建设产业园3个。“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河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树江告诉记者。

  除了共建,京津冀高校间的协同创新全面提速与深化。目前,河北省认定的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达到18个,吸纳京津冀三地的高校有18所、科研院所26个。

  “京津冀教育的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贵说,我们期待更多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和调整。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