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全县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安县教育局局长贾长河于2013年创造性提出了“源”教育的发展理念。“源”教育强调教育原本简单,要回归其本质、本真与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它的原点、规律与常识上来。
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新安,历来是古都洛阳的畿辅之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基于如此文化底蕴,新安教育拥有众多光环:2015年,新安高考实现洛阳市“十连冠”,职业教育连续16年全市第一,艺术教育连续14年全市第一;系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河南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在梳理全县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安县教育局局长贾长河于2013年创造性提出了“源”教育的发展理念。“源”教育强调教育原本简单,要回归其本质、本真与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它的原点、规律与常识上来。
新安教育发展是如何守中归“源”的?其特色经验有哪些?其核心启示是什么?
精神力,困难就是资源
新安文化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去年6月,新安县汉函谷关成功申遗就是这种精神的完美诠释。汉函谷关遗址在一个村子里,也有专家考察后并不看好。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安县委、县政府申遗的决心丝毫不变,不遗余力地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申遗,持续努力了7年。从村子拆迁到企业搬迁,从清理河道到考古发掘……其中的艰辛“每个日日夜夜都是一集真实的、感人泪下的纪录片”。
这种精神在新安教育人身上同样绽放着光芒。地处老城,面积狭小,二流生源,先是经历了学生、教师、资金都分出一半的“分校之痛”,后又经历了骨干教师流失20多人的“流失之痛”……但这些都没有阻碍新安二高从“因分校而导致后退10年”的薄弱高中到区域品牌高中的蝶变,其所凭借的正是“不讲条件,不论生源,自加压力,深入挖潜,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在一定阶段内,我们所面对的生源是不能改变的,教学条件也不会有很大变化,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谁总是在办学条件和学生基础上发牢骚,就是给自己、给别人传递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败坏自己、败坏别人、败坏学校。”时任校长林保健的这段话已成为新安二高师生的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力。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新安二高才有了增值评价、捆绑考核、团队创优的管理创新,才有了品质的提升、命运的改变。
这所“靠精神站立起来的学校”,集中体现了新安教育人的精神风貌。“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怨天尤人,越怨越松弛;只讲客观,越讲越没劲。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前不久召开的全县教育现场会上,主抓业务的教育局纪检书记张俊峰特别强调新安教育人要注重培育精神。
对此,新安县教育局局长贾长河用6个字予以总结——“困难就是资源”。抓住了困难=抓住了资源;放掉困难=放掉资源。可以说,这道出了发展的真相与智慧——不仅仅适用于教育。
好事归自己,困难归别人。这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心灵深处、时时向往的一个愿望,然而这是一大误区!
其实,“困难被你解决了,资源就归你调配了”。创意都是跟着困难走的,创意都是困难孕育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帆风顺=相对静止=等待淘汰;从困难中穿越出来是幸运,从平安中走过来是堕落;不要惧怕困难,不要排斥困难,应该走向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创新力,机制决定成果
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激发创新力的源泉。在新安,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管理体制、机制上。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教育日益萎缩,规模不足50人、甚至不足10人的乡村学校越来越多。这样的袖珍学校一般将近退休的老教师多、音体美专任教师严重匮乏,这种情况下如何破解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难题?
然而,新安县用学区制管理的创新破解了乡村袖珍学校发展的瓶颈。所谓学区管理,是指根据地域、师资等因素,将乡镇范围内的小学和教学点分成几个组团(学区),小学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学区管理、学区内组团考核、绩效工资考核发放”。
从2012年开始,正村镇积极推行学区管理模式。把全镇12所小学合理划分为3个学区——正村学区、白墙学区、中岳学区。每个学区下辖3所范围较小的小学和1个教学点。3个学区服务半径均在3公里左右。根据学生人数少、多数教师包班上课的实际,正村镇取消小规模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成立学区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深受教师欢迎。
作为学区的龙头,铁门镇中心小学在教师轮岗、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大胆启用特长教师“走教”的形式,派出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到学区其他薄弱学校走教,不仅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真正融入到帮扶学校的教师、学生中,帮助该校开展特长活动。
该校校长张新生介绍说,铁门学区也将组织特长教师(体、音、美、计算机、书法)实行“走教”的方式,即A校派一名骨干教师到B校任教一至两天,任教期间除完成相应教学工作外,还要指导开展教研活动、帮带教师,引发“鲶鱼效应”。B校派一名顶岗教师到A校任教,既保证A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又实现浸泡式培养。两位教师一进一出形式不同,但目标一致:两校共同提高质量,实现双赢。这样能使“缺少专业教师的学校也能听到教室里飘出一阵阵悠扬的歌声,看到板报上一幅幅稚嫩、美丽的图画,操场上传来一片片沸腾的加油声”。
与学区管理的机制创新相似,新安县以县实验幼儿园为依托成立了幼教集团中心,采取公建民营的形式,用直办、托管、指导等方式,管理乡村幼儿园,推行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这种新机制迅速解放了乡村学前教育生产力,使众多乡村幼儿园的教育品质得以快速提升。
管理的要旨是迅速、简单、直截了当抓住问题的要害。谈及以管理机制创新激发教育活力时,贾长河说,最好的管理效果只能在三赢(我好、你好、环境好)的平台上出现。所以,教育发展必须要让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当教师成功,校长才会成功。智慧的校长帮助教师成功,不称职的校长则总是抱怨教师没做好”。
持续力,领跑新一轮发展
真正的大发展不是来自于对明显错误的否定,而是来自于对“过往正确”的否定。这是贾长河的最新感悟。在洋思教学模式出现之前,大家在课堂上先教后学,都认为这是正确的。但正是蔡林森对这个“正确”的否定——先学后教,带来了洋思中学的大发展。在杜郎口课改模式出现之前,许多课堂都是“教中心”,没有人质疑过其正确性。但正是崔其升对这个“正确”的否定——用“学中心”取代“教中心”,让杜郎口中学成为全国课改的领跑者。所以,新安教育新一轮的大发展必须要勇于否定“曾经的正确”、“过往的正确”。
最能体现这种智慧与勇气的是教师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前的教师培训主要聚焦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培训效果因教师缺乏意愿而大打折扣,培训不能有效支持教师的生命发展,教师参训积极性有待提升,培训投入的资源与取得的效益不成正比,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安县将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确立为改善教师的生命状态,促进教师精神成长。
“教师自我关怀研修班”、“校长情商管理训练营”、“NLP执行师工作坊”……这样的培训指向教师生命成长、精神成长,内容与形式全新,实现了三大转变:培训焦点从知识走向目标,培训方式从传授变为引发,培训功能从传授知识技能变为认识生命真相。这样的培训让“源”教育发现了教师成长的新工具,正在重塑中国教师的发展方式。
不仅如此,在“源”教育的理论引领和支撑下,许多学校走上了特色发展、品牌建设之路:新城实验学校的雅和文化、紫苑小学的“节点学育”、尚庄小学的“家校一体化”、仓头中学的“村校一体教育”、寒鸦小学的“阳光教育”……
局长真心变革,团队执行力强,领导重视支持,发展框架科学,资源支持到位,是一个区域教育品质快速提升的必备5大要素。就新安教育而言,前3个是非常到位的,后两个也基本具备,且正在提升之中。
如何基于综合改革抵达教育现代化?这是新安教育人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