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资助,我的生活费就解决了。学费也不用操心,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好好学习了。”201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土旦加措领到地区发放的农牧民子女上大学资助金后激动地说。

  这得益于近年来地区实施的“十大民心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更决定着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地委、行署始终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地、人才强地战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将“教育强基工程”纳入到“十二五”时期“十大民心工程”。

  为更好地实施 “教育强基工程”,我地明确目标: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努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地区教育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让考上大学的农牧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针对教育工作,地委书记其美仁增强调,“保证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使山南教育继续走在全区前列。”2012年5月,在地区教育系统调研时,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永泽要求,“必须着力在培养优秀人才上取得新突破,必须始终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和目标的指引下,立足于培养优秀人才、保障改善民生的《山南地区资助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实施办法》出台。

  《办法》规定资助对象为2012年山南地区考入全日制计划内区内外大学专科、本科的山南籍农牧民子女。资助标准是区外本科生每生每年最高6000元,区外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5000元,区内本科生每生每年最高3000元,区内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2000元。同时,对学生上大学期间交通费实行包干制,区外大学生一次性补助600元,区内一次性补助400元。

  对于大多数立志高远而家境贫寒的农牧民子女来说,实施办法的制定出台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2012年,土旦加措,北京大学,6000元;次旺欧珠,西藏大学,3000元;巴桑次仁,拉萨警校,2000元……我地区首批1604名享受资助的农牧民子女大学生,精神昂扬地迈入大学校门,在书海中畅快遨游。

  资助工作到此并没有结束。在切实保障农牧民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所需资金的基础上,我地也始终把关心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地及时以电话回访等方式,与受助学生及家长沟通联系,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并特别对受助学生进行健康成长和感恩意识教育,激励他们成为爱国、博学、明德、守正,有志气、有担当的新西藏、新山南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年来,我地5436名考上大学的农牧民子女全部享受到资助,地区共投入资金2833.83万元。

  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有利于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对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永泽说。

  一直以来,地区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差距明显缩小,特色办学初具雏形。

  2013年,地区出台了《山南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职能,形成了“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统筹管理、人大政协强化监督、部门分工配、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全地区形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人皆知,人人奋斗的浓厚氛围。

  近两年来,地区紧紧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条主线,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县域、校际差距,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扎囊中学,伴随着极富藏族风情的音乐,在两名女孩带领下,数百名扎囊县中学的学生甩起手臂,舞动着双脚,有节奏地跳起“果谐舞”课间操。

  “这套新式课间操是我们在西藏传统舞蹈‘果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倡导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创新编排的,以此推动非遗进校园,让非遗传承代代有传人。”扎囊县中学校长唐光明说。

  乃东中学,秉承“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让爱心和责任润泽孩子心灵,让良好养成和艺术熏陶促孩子健康发展”,遵循“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校训;

  扎囊县吉汝完小,开设了农村少年宫,丰富了乡村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也享受到了多彩的课外教育。扬琴室、藏文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室等,孩子们能在这里学习绘画、手工、舞蹈等课程。

  2013年,乃东县通过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组评估验收;2014年,贡嘎、扎囊两县也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今年,洛扎、桑日、曲松三县将积极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到2018年将完成全地区12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

  让所有孩子幸福茁壮成长

  “去年,‘三包’经费在原有基础上人均提高200元。其中,边境高海拔县、乡的农牧民子女的‘三包’政策补助标准达到每年3000元。”地区教体局党委书记采守宽说。

  近年来,随着“三包”经费补助标准的不断提高,全地区近40000名在校生的学习、住宿、生活条件都得到大幅度改善,孩子们的吃、穿、住、行、学都得到最大保障。

  为用好每一分钱,2014年,地区出台了《山南地区学前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补助和中小学教育“三包”政策及助学金管理办法》,规范了“三包”经费的使用办法,明确了经费使用范围。

  该办法明确规定了经费中90%用于伙食,7.5%用于服装及装备,2.5%用于作业本和学习用品。“三包”经费不能用于购置公用设备、不能用作公用经费和其他工资、奖金、福利等。在普通高中,还从经费拿出了10%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生。

  2014年9月,新学期开学,崭新的棉被、合身的校服、散着淡淡墨香的新书、一应俱全的生活日用品……浪卡子县中学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领到了由国家 “三包”政策补助购买提供的生活、学习用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由学校负责包吃、包住、包学习用品,不用担心因贫困而辍学。

  学校后勤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学生多,每个菜要上百斤,为了让大锅菜更好吃点,厨房师傅费了心思:用火锅底料烧出的菜,学生最爱吃了!

  在幼儿园,补助经费用得更加“细心”,除了提供午餐外,更注重两次点心的营养搭配,牛奶、鸡蛋、水果都是必不可少的。

  行署副专员燕红告诉记者,“去年,扎囊县创新模式,率先试点实施了‘三包’物资集中采购配送,既保证了经费的规范使用,又能让每个学校的负责人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搞教育。这种集中采购的方式,将在全地区推广实施。”

  这个举措,使“三包”物资采购变得及时、充足。

  记者在扎囊县教育局了解到,为做好“三包”物资采购工作,扎囊县出台了管理办法,成立采购办,由纪检、财政、教育、发改、卫生、商务等部门共同负责、监管“三包”物资采购。

  “‘三包’经费统一使用,提高了采购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费的规范、安全使用;‘三包’经费统一采购,切断了学校采购人员和供货商的之间资金连接,也有效预防了腐败的发生。”地区教体局计财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来,这种集中采购的模式已经在多个县逐渐推广。

  2015年,我地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将投入资金20692万元到教育强基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系列的教育民生工程,不仅温暖了民心,更为全地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