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柳州的“第一步”,是从一顿免费午餐开始的。

  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受教育

  ——公办学校向随迁子女敞开大门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柳州的“第一步”,是从一顿免费午餐开始的。

  三江侗族自治县岑旁村,是个有着400多户侗族村民的大村,村里的孩子要到离家10里山路的富禄乡中心学校走读。这些孩子多是“留守儿童”,由“空巢老人”照料,吃饭不及时、营养跟不上导致无心上学,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不让孩子饿着,从1983年开始,家长们想出个办法:将各家为孩子准备的午饭集中装到箩筐里,由家长步行一个多小时,挑到学校附近的融江边。这一做法被周围的村庄效仿,每到中午,几百个学生在河边就餐,场面让人心酸。

  改变,从2008年开始。柳州在融安、融水、三江尝试推行“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制度”,三县县城以外的农村户口学生,每人每年可享受200天的“免费午餐”,费用由市、县财政负担,市级财政出资85%﹐县级配套15%。2009年,三县基本实现“免费午餐”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并实现了从“免费吃饱”到“免费营养”的稳步升级。继而,柳州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由政府出资实现了学生食宿费用全免。

  据统计,柳州市2008年至今共投入4.9亿元,在1054所学校提供免费午餐,惠及94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由于有了营养午餐,北部3县共回流学生近4000人,中小学生体质也明显增强。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柳州城区每年都需要消化近1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上学难题如何解决?郑俊康提出:“这些孩子来到柳州,就是柳州人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是柳州这座城市应有的人文关怀。”

  2009年起,柳州市区所有公办学校都向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敞开大门。2013年,柳州市又出台了新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在柳州居住5年,其子女可视为同学区生入学就读;居住不满5年、已满1年则统筹安排就近入学。为将政策落到实处,从这一年开始,柳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工程,市级财政投入18.84亿元,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公办学校的数量和质量。

  因为有了这个政策,跟随父母从陆川县乌石镇来柳州的邱林,在换了3所私立学校之后,小学六年级时顺利进入柳州市革新路第二小学学习。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英语课的互动游戏更让她乐在其中。靠一辆三轮车帮人拉货维持生计的邱林父母,再也不用为高昂的上学费用发愁了。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好老师

  ——为农村学校“输血”“造血”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柳州经验”的关键,在于师资。

  三江、鹿寨两个县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培训机会缺乏导致教师流动性很大,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县属轮教”的改革举措在实践中被探索出来。

  “县属轮教”即教师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按城乡、校际均衡发展的要求统一调配,以“县管校用”有效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

  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老师李俭是全县小学的英语组长,通过县属轮教,她和其他4位骨干教师一起,将在联盟学校——拉沟中心校工作3年。在这里,从课堂教学到作业设计,她都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的课堂理念和方法使拉沟中心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李俭只是柳州轮岗交流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柳州市规定,各县、区(新区)联盟学校之间每年交流教师人数要占辖区专任教师队伍总数的10%,交流时间一般为3年。为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政府为他们在县城提供保障性住房,并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