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省会城市,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国家教育云平台专项试点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整合各方力量,夯实信息环境基础,促进规模化应用,创新长效运行机制,支撑了武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武汉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修路、建库、购车,还要有货,才能让车高速跑起来——
凸显规模化应用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省会城市,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国家教育云平台专项试点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整合各方力量,夯实信息环境基础,促进规模化应用,创新长效运行机制,支撑了武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武汉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信息环境是基础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什么?“修路”、“建库”、“购车”。“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所抓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全市各区推进宽带网络购买服务,就是解决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实现与互联网高速互通问题。市区按照一定比例,两级政府投入,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从建设层面要解决 问题。路有了,车有了,还有库、有货,才能让车高速跑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同天喻公司合作,花大力气搭建武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购买了K12新课标同步教学、人教社示范教学、鄂教版等12家第三方资源达154万条;教科院通过广泛征集,积累教学资源6.2TB;全市1082所学校、65036名教师、373280名学生开通网络空间,加强了内生资源建设更新。通过资源购买、征集、开发和内生方式,解决规模化应用的内容与平台问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规模化应用是核心
教育信息化不在设备,而在“化”,“化”是应用,是规模化应用。我们对规模化的定义是四要义,即全员、全面、常态和深层次。全员,就是所有教师不论年龄、不论性别、不论职务、不论学科都要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来用。全面,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的全方位工作,核心在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上。常态,就是让教师云备课、云教学、云教研、云研修、家校云交流和云管理成为一种基本工作习惯和一种工作新方式。深层次,就是支撑教学改革,促进深度融合,在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重转变,从以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找到突破口,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武汉教育云示范工程启动会后的第一次会,是在远城区蔡甸召开,其意在重点解决推进工作方面的态度、认识和应用方法问题,而不是攀比条件,追求投入上的“高、大、上”;教育信息化推进不只是投入和条件问题,而且是认识问题、队伍应用能力的建设问题、推进工作的方法路径问题。
机制创新是关键
俗话说得好,人管人,累死人,制度文化,才能管住人的魂。学校的管理如此,教育信息化长久推进,持续发展也是如此。机制与文化才是管根本的东西。我们针对武汉市教育云专项试点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运行机制。一是统筹协调机制。政府牵头,市区联动,部门联合,成立了市教育云工作专班,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就重大事项进行规划、统筹,协调推进。二是经费分担机制。硬件建设市区分担,宽带网络接入服务费由区级承担,平台资源购买服务市级承担,学校师生免费使用。三是资源创生机制。在内生资源的建设上,有序分类建立教师个人、校级、区级、市级四层资源上传、更新、筛选、聚合机制,加强运维管理,推介特色,促进共享。四是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与教师评选、评优、职称晋级挂钩。五是绩效考核机制。将各区教育云建设与应用的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依据目标体系,平时随机抽查,年末专项绩效评估。
两年的探索实践,武汉教育云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基础环境极大改善,平台、资源、机制三个新突破,能力素养、融合水平两个明显提升。(徐定斌 作者为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11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