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开放式软、硬件的兴起,个人制作实验室成为可能,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确立一个点子,设想的东西变成了产品。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开放式软、硬件的兴起,个人制作实验室成为可能,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确立一个点子,设想的东西变成了产品。

  中北大学校外出租屋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在铺满了电路板、电线、工具的桌子上埋头捣鼓,就是对着电脑一行一行敲打代码。他们中有些是在校学生,有些在企业供职,尽管大家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头衔— ,就是指那些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实物的行动者。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开放式软、硬件的兴起,个人制作实验室成为可能,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确立一个点子,然后把设想的东西做成实物。

  这群年轻人“玩”出了不少有意思的成果:基于导航设备甄别道路拥堵的行车小助手、实时监控身边空气质量的 “空气宠物”,以及依据位置远近,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的小平台……

  朱小念,大四学生。在他眼里,许多人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却很少有人把它通过实践展示出来。“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只想不做,因为觉得动手过程十分陌生。而人一旦产生了陌生感,就会觉得实践起来特别困难。”作为理工男,朱小念动手能力不差。他和同学们合伙搭建的小小创客空间就是帮助实现想法的场所。它通过促进跨领域的协作,让有意思的想法相互碰撞,产生新的创意。它培养人们创造的自信和创新的习惯,让大家不再认为把想法实践出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习课余,创客空间常常举办活动,通过豆瓣等社交网站发出活动邀请。3D打印机、多点触摸桌这些在外人眼里看着特别“神秘”的新兴技术产品,都能被这些热爱DIY的年轻人拆解并制作出样品。

  两个月前,徐姝莹对创客空间还一无所知,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毕业设计寻找编程人才,误打误撞地来到创客空间。没想到来了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没事就往这里跑。”她笑称,“这里不仅有技术支持、有免费的场地和设备可以使用,还有大家彼此间的鼓励。”这种年轻人的敢想敢做和相互间的支持在她看来弥足珍贵。她正在准备的毕业课题是为残障人士设计一款便捷式智能代步车,几位师哥不仅帮她设计出项目的编程,还把更多的技术“牛人”引荐给她。在创客们的鼓励下,徐姝莹不仅学会了焊接,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操作简便的控制器板。掌握了这些新技术后,她将传感器安装到代步车上,当人们触摸按钮时,车就有了反应。

  “创客”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校园团体纷纷成立自己的创客团队。智能创意台灯、多旋翼飞行器、代工机器人……创客们将个人创意变为现实,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科技的发展,使个性化定制成为一种趋势,创客文化迅速兴起,彰显出这种带动个人参与和分享创造的吸引力。加上软、硬件平台平民化,变得简单易学,相比实验室长期、复杂的创造发明,普通人只要有灵感的火花,就能够快速、轻松地设计出产品原型,将生活中萌发的小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汇集不同背景人群加入,倡导开放共享的“轻松”玩法,正丰富着创新的模式。在资本、技术和人才都不缺乏的时代,好的创意变得尤为关键。这种创造的新玩法,既是对传统创新模式的补充,也可能是对传统创新模式的突破。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