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改变世界,在技术上互联网走向“云计算”,教育信息走向智能化、多元化,人机交互界面领域的技术创新势必引发招生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这种人性化的招生和学习革命也势必带来产业的变革。老百姓关注的“招生公平”和“学习自由”期待着我国的智者和智网。

  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招生”和“学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解决的。我们可以用学校市场、企业价值链、新型商业模式来思考公共教育问题,亦即教育互联网思维——学生为本、学习为本、用户至上。

  ■李秉中

  从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人类历史上几千年的教育理想至今依然在苦苦探索。在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中,宏观层面上解决的是物质条件和校长教师水平两大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微观层面上就要解决“招生”和“学习”问题。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解决的。我们可以用学校市场、企业价值链、新型商业模式来思考公共教育问题,亦即教育互联网思维——学生为本、学习为本、用户至上。

  每进入六月,多数家庭无不焦虑,上小学、小升初、中高考、上大学,投亲的靠友的,花费的代价和心血说不清。在公立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下,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削峰填谷”,更不能“因噎废食”,各地“五花八门”的政策大多是限制性的。在全社会敏感的招生问题上,如果不运用互联网手段做到信息对称全透明,大学报考还是一次性填报志愿的痛苦“猜测”,个别城市甚至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这并不是在为人民服务,而是在“折腾”家长,就等于高科技的时代还在“刀耕火种”,名曰公平实则不然,照顾了部分高校“优质生源捡漏”的需要,却丢掉了考生公平的自由选择,忽略了“民生至上”这个根本。我认为当下可以运用大数据的技术路径,分别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大学“招生网”。

  首先,建义务教育招生网。目前只能建立“划地为牢”的学区公立校对应社区直接录取的模型,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家庭的实际住址信息。这对于历史上形成的“薄弱校”社区似乎不公平,但也就是为了尽早改变这个局面,让所对应的小学和初中在广大家长的督促下,使政府尽快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若不然,改造本学区薄弱校的日程表更有可能被拖延下去。

  其次,建高中和大学招生网。虽然许多地方建立了网络报名系统,但仍然还是填志愿、分批次顺序录取,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孩子能不能上这个学校(专业),分数不低但不知还有多少个孩子同时选报撞车,这考验着家长“猜测”的运气。贵阳市建立的高中招生系统,内蒙古建立的大学招生系统,已经给出了答案,方便家长,考生为本,用户至上。“招生像炒股”顺序排列,给考生一个密码,在任何可以上网的角落,自己给自己录取,甲校满额了排不上改报乙校,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论报名早晚都会从高到低顺序排名。只要我们的教育领导本着考生至上的信念,就可以用这样的技术手段达到招生的完全透明化,免去家长“报志愿”的痛苦,还给考生自由平等的录取方式,也免去了每年临近录取时节厅局长和校长们“东躲西藏”的“心惊胆战”。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