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云平台“空中课堂”、“空中教研”等,临沭还实现了城乡学校的联合教研。偏远乡村的教师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空间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农村学校的稀缺课程资源也不再稀缺。 

县域推进 专业引领 应用驱动

临沭区域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

  依托云平台“空中课堂”、“空中教研”等,临沭还实现了城乡学校的联合教研。偏远乡村的教师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空间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农村学校的稀缺课程资源也不再稀缺。 

  临沭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是一个拥有8万多名在校生的省财政困难县。“虽然财政困难,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临沭也因而成为山东较早的教育工作示范县。”临沭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陆永春告诉记者。 

  自2012年以来,临沭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中心,以机制建设和应用培训为保障,在县域层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力促进了教育健康、快速、均衡发展。 

  政府主导,机制保障县域全面推进 

  “加强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领导重视和良好的机制保障。”临沭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李真介绍说。 

  2012年以来,临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检查指导、邀请专家调研论证,多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县域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但是,该县教育城域网为2004年所建,在技术设备、网络速度、安全防范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60%的教师机、学生机也是2003、2004年购置的,无法满足教育云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教师、学生云空间的应用,急需升级改造。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2000万元。“在一个省级财政困难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李真介绍说。 

  知难而进,临沭县决定由县长亲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暨“三通两平台”工作的意见和相关政策,主导制定了建设规划方案及建设标准,并将其纳入对镇街、学校年终综合督导评估范畴。“县委书记、县长定期调度工程进展,重点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陆永春说。 

  面对资金瓶颈,临沭坚持“先行先试、边建边用”,建立了逐步投入和梯次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除每年在教育公用经费中列支5%~10%专项用于电教费用、拿出专项资金700万元用于教育云平台建设外,县、镇街、学校还层层签订‘三通工程’建设责任状,全力协调镇街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逐级分解建设任务,争取企业赞助,确保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及时到位”。陆永春说。 

  自2012年以来,全县已投入5400多万元建设“三通工程”,开通机构云平台44个,发放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近6万个,更新交互式电子白板527套,建起自动录播教室33个,全部升级改造了114所学校的校园网。“少花钱,多办事,我们以相对较少的投入,盘活了近亿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宋振杰说。 

  边建边用,专业引领代替行政干预 

  “刚开始大家还不适应,在空间跟帖交流和挤牙膏一样,很多老师无话可说,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推进,老师们跟帖评论越来越多,一不小心篇幅就超了。”临沭第一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刘维伟说。 

  自2012年以来,该校已在学校云空间“教师专业成长”教研交流群组中推荐学习文章31期,老师原创跟帖讨论5000多篇。与此同时,该校通过优秀空间、资源库建设、教学课件、教案学案评选,引导教师边建边用、共建共享云空间、云平台,逐渐建起了各学科、各年级每一节课的全套教学应用资源,引领带动老师们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临沭坚持资源建设与网络教研相结合,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分学科建里了“学科交流群组”,通过“交流群组”“教研群”“读世界”等功能模块,打破了时空限制,引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共享教学资源。 

  “我们先按照课程目录建好资源库框架,老师们按照教学进度上传教学资源到个人空间,备课组长再从本年级本学科教师空间中优选一套课程资源,上传到机构平台并进行动态更新,共建共享形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临沭第三初中教师仓耿友说。与此同时,学校加强云空间集体备课,组织师生优秀云空间评选,引导教师边建边用。 

  “以前老师的教研感悟等写得再好,也不方便大家一起交流研讨,现在云平台为教师教研交流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孙仕满说。在该校刘自红、李晓静等优秀教师的空间里,利用“课堂魔方”“名师课堂”等栏目,随时可以查阅共享类别清晰的学科计划、教案设计、教学案例和学科试题等教学资源。 

  临沭还组织近千名教师参加全县“云空间建设与教学应用”说课实践及全县教研员信息化教学应用展示活动,举行课件制作、说课标等业务大赛,将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全县云平台上,择优入选全县教学资源库。目前,全县“云”教育资源累计已上传2531个优秀教学资源,有效推动了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能力。 

  应用驱动,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变革 

  “传统的作文批改,只限于作文文本和本班师生。云平台的应用则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白旄镇中心校解老师说,“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读世界’‘课堂作业’‘评论’等模块,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作文集体批改、互批互改、教师批改等活动,增加了批改数量,提升了批改质量。”目前,该校学生已在各级各类作文杂志上发表优秀习作近百篇。 

  各个学校还利用云平台建立了学校网络公开机制、德育管理平台、后勤服务平台、校园安全教育平台等,“云”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很多年轻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但往往经验不足,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沟通也不够。”临沭一小教师张娜说,“现在家长都可以登录学校的‘ ’空间,随时随地了解各项教育教学计划和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和班主任、任课教师随时交流关心的问题。” 

  依托云平台“空中课堂”、“空中教研”等,临沭还实现了城乡学校的联合教研。偏远乡村的教师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空间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农村学校的稀缺课程资源也不再稀缺。“通过自动录播教室,全乡镇所有的村小师生都可以直接观看中心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青云镇中心小学校长高连军介绍说。 

  “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师资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未来,陆永春充满信心和期待。(记者 黄蔚 魏海政)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8日第11版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