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入深水区,西安市教育局不断深化大学区管理“九统一”,在学区化管理框架下,重点在统一资源共享、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追求学区化管理实践效能的最大化,切实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到2015年,全市70%的义务教育学校将达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通过现代化网络手段,实现优质资源最大范围的开放和共享,支持薄弱学校享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为学校搭建共建共享、联动合作、优势互补的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

优质资源最大范围高效共享

——西安市深化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纪实

  从2011年开始,西安市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以学区长学校为中心,配套几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组建大学区,在大学区内各学校实施“九统一”机制,使城乡之间、城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快速缩小,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日益扩大。

  在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小学是出了名的优质学校,曾一度“一位难求”。在西安市深化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中,大雁塔小学作为学区长学校,与瓦胡同小学、曲江池小学组成了紧凑型大学区。近日,曲江池小学语文教师崔荣荣告诉记者,在与大雁塔小学教师的交流中,她学到了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西安市教育局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在大学区内各学校实施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调配等“九统一”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4个城区内建72个大学区

  长期以来,西安市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所引发的择校热、奥数热、乱收费等症结,近年来一直为社会和公众所诟病。

  2011年下半年,西安市教育局经过充分调研,决定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打破各类不同管理体制学校之间的藩篱,在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个城区启动实施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将283所学校组建成为72个大学区。

  “在平时的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大学区内学校实施管理策略、共享设施、教师调配、师资培训、课程规划、教研活动、组织备课、质量监测、评价激励的‘九统一’机制。”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颖科说。

  在相对就近的前提下,在大学区内选定一所教育理念超前、管理及教学水平相对优异的学校作为学区长学校,并配套几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组建大学区,对学校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有一定管理权限。

  西安市委、市政府对这项改革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2012年,西安市政府拨付500万元作为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启动资金,用于大学区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奖励。2013年,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各区县实施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并要求各区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资金配套。

  校际交流惠及学生80万名

  作为莲湖区大学区的代表,学区长学校远东一小选拔各科骨干教师,组建“名师巡讲团”,在大学区内定期开展培训、讲座、教学观摩等,各学校硬件设施统一调配,共享共用。“这些措施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无论在学区内哪所学校,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远东一小校长马玲说。

  实施大学区制度改革以来,西安的中小学有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城乡之间、城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快速缩小,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日益扩大,广大师生逐步实现了从“学校人”到“学区人”的转变。

  从2013年开始,西安在全市13个区县及沣东新城全面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目前全市1788所中小学组建为416个大学区,2014年伊始,这项改革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西安市参与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各中小学校共同设立研究课题3736项,进行学术教科研活动2775次,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49918人次,实质性互派交流教师1697人,短期交流教师5610人次,共享教育教学设施3074次,惠及教师24060人次,惠及学生80余万人。

  与此同时,西安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在碑林区公办中学里,西安市第二中学曾是家长眼中最差的学校。自从该校与优质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的西安铁一中划为一个大学区后,两校开始互派教师频繁交流,每个月学区内都会召开校长联席会议和学科教师交流座谈会,西安二中的师资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2013年,西安二中中考上线158人,高考一本上线率超过20%,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40%。

  到目前为止,西安市149所普通高中学校,已经有109所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水平。

  深化大学区管理“九统一”

  在谈及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思路时,李颖科说,2014年初,西安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今后这项改革将打破区域和体制界线,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紧凑型和跨区域的立体式大学区。引导和鼓励各区县、各学区积极探索,打破区域和体制界线,创造性探索学区化办学管理由区域化“小范围”向“大范围”延展,由“区县域”向“市域”延伸,建构点面结合、市域一体化的管理格局。目前,西安市已组建了数十个紧凑型大学区,跨区域立体式大学区已遍布每个区县。

  改革进入深水区,西安市教育局不断深化大学区管理“九统一”,在学区化管理框架下,重点在统一资源共享、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追求学区化管理实践效能的最大化,切实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到2015年,全市70%的义务教育学校将达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通过现代化网络手段,实现优质资源最大范围的开放和共享,支持薄弱学校享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为学校搭建共建共享、联动合作、优势互补的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

  从今年开始,西安市将进一步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专项经费的基础上,从人事管理方面加大了对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力度,规定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方可申报晋升高一级教师职称等,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西安市还将配合大学区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多样的教育质量监控办法和学生评价标准,探索并实施绿色评价体系,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周清 本报记者 柯昌万)

  《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4日第3版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