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恩施市教育局结合该市实际,提出了“1642”工作思路(1个目标:打造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6大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学校规范管理工程、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4项教育:师德师风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健康卫生教育、法纪安全教育;2大课堂:高效课堂、同步课堂)。明确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六大工程”之一提出,并将“同步课堂”作为“两大课堂”的建设内容,促进了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思路,高起点建。

  第一、教育编规划,政府兜底线,实行“大投入”。从2010到2014年教育信息化建设总投资近600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近4500万元。争取“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资金1500万元,本级配套1400万元;本级投入近3100万元添置“ ”建设。 鼓励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便于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提高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水平,目前已有1700多名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以便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现已完成15000名中小学生帐号注册。

  第三、学校包应用,应用出成效,实现“大发展”。一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应用方面出成效。该市各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借助其强大功能,涌现出了一批用活信息化资源的实验学校。市一中探索出了“235”教学模式正在发挥着其高效的优势;小渡船中学在合理吸纳、借鉴外地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提炼并生成了“学—教—练”的课堂模式已成型;实验小学的“361”快乐课堂已成为该市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样板,正发挥着引领、培训的功能。二是在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方面有效果。该市与中国移动恩施分公司合作,为龙凤镇2所初中、10所小学、6个教学点建立了“视频同步课堂”30间;各乡镇办事处建成了1套同步课堂设备。应用同步课堂,让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强校和弱校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同步课堂的“引领、覆盖、提高”功能,实现了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二、立足“小难题、小毛病、小问题”细节,高标准管。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破解发展中的“小难题”。建立各层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成立以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教育局领导班子为副组长,市教育局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教育局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具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并负责统筹均衡发展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及时破解,促进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一体化发展。

  第二、组建技术队伍,维护应用中的“小毛病”。一是建队伍。该市建立“市、乡、校”三级技术服务队伍,技术队伍着重维护设备出现的毛病,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保证老师和学生能正常应用。二是保待遇。优先保障电教装备技术人员的配备和经费投入,自2011年开始,该市就把电教装备站纳入了规范性部门预算单位,保障了电教装备站技术人员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补贴的落实和必须的办公支出,三年共安排人员工资、奖励性投入资金、办公经费共计445万元。三是适度倾斜。对电教装备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和岗位设置适当倾斜,电教装备站人员完全按技术职称参与评聘,并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建立管理制度,解决管理中的“小问题”。近年来,该市先后制定并印发了《恩施市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指导意见》、《恩施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信息化管理文件,分别从“制度建设、应用考评、岗位职责、教师培训”等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制度建设既考虑其严肃性,又兼顾到其学术性的特点,内容上既有规定动作,也有发挥自主性的自选动作,评价方面还有相应的激励办法,让学校和教师知晓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要求及奖惩措施,并将管理细则菜单式公布,确保管理规范,确保应用落实。如:多媒体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每学期每个班级不得低于是180课时,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每人每学期不得低于10学时,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必须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业绩考核,学校必须保证10%的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等。

  三、搭建“管理、应用、同步”三平台,高密度用。

  第一、市级借用管理平台,规范管理。一是试点运行了“多媒体班班通应用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适时掌握各校班班通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能远程协助教师恢复系统,也为考核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二是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监测平台包含“教师备课管理、智能题库、学生成绩数所采集的质量分析”等资源,在该市各乡镇建成了20个教学质量监测点。三是建立了“网络视频监控平台”。该市安排资金800万,在该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学点的楼道入口、食堂、师生寝室、围墙、运动场、功能教室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探头,系统建成后,将通过网络监控,全面、适时掌握该市校园安全、课外体育活动、作息时间、食堂管理、功能教室的使用等状态(此项工程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今年8月份可建成投入使用)。

  第二、教师活用教学资源,提高质量。该市建成资源服务器,教师可自由获取“优课数字资源库”、“课内网教育资源平台”、“中国电信翼校通资源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凯锐资源平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相关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校际间巧用同步课堂,促进均衡。一是破解资源到不了、开不齐课难题,实施“同体式”同步课堂。“同体式”同步课堂将教学点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方式,点、校班级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实现教学点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梦想。二是破解教师紧缺、开不足课难题,实施“支教式”同步课堂。将义务教育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利用同步课堂,解决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困难。三是破解教研水平不高、开不好课难题,实施“协作式”同步课堂。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强力推进同步课堂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