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走在教学信息化的大道上
  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江城学院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可以说,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正一步一步走上教育信息化大道。
  信息化课程受热捧
  "弹指一挥间,一晃进入到大三下学期,随着会计学专业课程逐步深入,我们开了金蝶K3这门实训课,第一节课有点兴奋……"江城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李园在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中如此感叹。
  以100笔业务为例,传统的手工做账需要会计师花去1天时间制作凭证,再花1天时间计算总账,还将耗费1天时间做出报表。前后需要花费至少3天时间才能完成100笔业务。若借助信息化手段,只需会计人员手动录入凭证,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最多只需要1天时间。"会计电算化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切身体验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财会人员等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就能顺应信息化大潮,满足企业到岗需求,在同类学生当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该校会计教研室主任杨俊解释。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上,老师们一步一步演示账套初始化,录入初始数据,生成凭证,分析报表,"每一个指令的操作过程中,都频频有学生举手提问,常常一个简单的步骤要花费了两节课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完全学会。"任课老师李菲要求学生将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当堂提出,不让问题过夜,是实训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课后也会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详细记录在实训报告中,回顾课上所学。
  "两个月的上机操作已经结束,依托着老师的指导和协助,如今的我们基本上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了。"学生张新艳回忆到。
  暂新的教学仪器,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依依不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会计信息化大赛的热情。2013年11月23日,学院2010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寻找中国管理与信息化三好生"暨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大赛中精心准备,认真学习训练,历经3个小时的角逐,最终获得了省级团队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数字技术颠覆传统
  如今,电子地图以其高效和准确逐渐代替纸质地图,那么电子地图又是如何制作的呢?该校地理信息教研室主任黄晓萍介绍道,学生将地理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再运用MapGIS专业软件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成电子地图,运用到实际当中,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为此,江城学院通过多渠道提高教学信息化的条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制图、网络计时软件、遥感技术等相应数字化技术,促成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为了保障四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课程实验的开出,江城学院也为该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包括交换机、中控桌,以及96台计算机和价值30多万的软件,配置了正版MapGIS软件(150个网络节点USB加密狗),可同时提供150个学生使用MapGIS软件。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作为院级精品课程立项进行建设,专业实验室还获"MapGIS优秀实验室"。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通过动画展示,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课后自主学习。课程教师屠艮也表示:"让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出去才受用。"
  同时,为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计划",遴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资深教授、学者来校讲学,同时安排老教师负责带领青年教师边教学边科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2013年9月22日发布的《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中,江城学院申报的十个科研项目中有六个获得批准实施,立项获批率高达60%,在全省所有同类院校中位列第一。其中,由学院院长王典洪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的《井下煤层结构和地质异常的遥测式槽波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分别被列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和"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对外科技合作类)项目",由机电学部副主任张友纯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的《卡尔曼滤波时变信道的估计方法研究》和地工学部测绘教研室主任徐卫国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的《城市垃圾填埋矿山采空区技术可行性研究》被列入"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
  电子资源唾手可得
  学生们除了在正常上课时间内能够获取知识,课余时间也能通过网络上课,答题,提交作业。除了地理信息系统,大学英语,低频模拟电路,首饰设计等课程也相继建成网上精品课程,并向全院免费开放。
  校内多个实验室配有HP Scanjet G4050扫描仪、Canon LBP3018激光打印机,可以完成小幅面图件的扫描和数据成果的打印输出。多门课程都可以在实验室通过局域网对学生广播教学,学生成绩可以进行网络提交。
  学院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学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李庆介绍,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宽敞明亮,室内安放了80多台高配置液晶电脑,并独享十兆带宽,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论文等电子资源的查询、浏览、下载。同时学院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场所均接通网络,学生课外也可以较方便上网,获得所需资料。
  不仅如此,校园主要楼栋皆可接入免费网络,教职工办公软件配套齐全,在教学管理方面,也配备了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收费管理软件等,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全院师生都能享受到信息化资源。
  在信息化浪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李庆认为:"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