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和构建“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卓越计划“全球课堂”国际工程教育实施平台在内的教育资源共享组织,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依托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1999年以来,由学校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学院路地区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共同体积极探索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合作,建立起一整套“一校式”的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共同体建立了教学管理网站,实现了学生选课、注册、网络学习、成绩查询、评教;教师教学管理、登录成绩;相关人员管理等全部共同体教学和管理功能。通过“共同体选课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查询校际选修课信息、网上注册、在线选课,可以在网上接受课程辅导、网上答疑,实现了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到2013年,共同体建立了除军事学之外覆盖11个学科、包含400门课程的跨校选修课程体系,超过35万人次的学生跨校选修了课程。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的资源共享新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成员校自身建设以及北京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大改革措施。作为首批进入“卓越计划”的高校,学校借助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合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与美国国际教育联盟开展合作,通过开设实时连线的国际工程教育实体课程,建立“全球课堂”国际工程教育实施平台,开设以国际同步课堂、国际工程师领导力项目、在线模拟项目作为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目前开设的“国际工程基础”等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课堂教学多采用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素质教育和教学方法改革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师生中取得了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