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条件,实施规模化办学。近年来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共投入资金达1.7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了11所学校...

  吉林市船营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打造全省义务教育强区、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为目标,实行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全省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督导评估验收中船营区高质量通过评估验收,并计划首批参加教育部的教育均衡发展评估。

  改善条件,实施规模化办学。近年来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共投入资金达1.7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了11所学校,总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校舍加固面积达4.6万平方米,有15所学校操场实现了塑胶化,并计划两年内为城区所有学校班班配备电子白板。

  优化队伍,提升校长教师素质。加大教师补充及培训力度,实施了具有船营特色的“双名三修”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学科研修、科研研修、自我发展研修工程),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区政府连续投入专项经费105万元,用于校长和教师培训。从2010年起,每年组织近10名校长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专家型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一把校长的培训面达到100%。从2012年开始选送副校长进行培训。开展了“百名教育专家进船营”培训项目,把教育专家请进来,节约培训开支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面;还依托北华大学等高校开展英语教师、心理咨询师专项培训项目,努力解决缺少专业人才的难题。三年来,共公开招聘、引进人才176人,有效地缓解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等问题。

  创新管理,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充分利用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依托船营二十五小学、区实验、七中等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结成八个“捆绑发展”协作体,全区联动,通过计划同谋、管理同步、人才同用、资源同享,带动薄弱校办学水平整体跃升,为薄弱校注入新理念、新目标、新策略,进而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缩小差异,推进船营区教育实现质量与管理的均衡。

  关注弱势,保障特殊群体教育。为保障特殊群体平等享受义务教育,船营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坚持实施船营特色的“九免四补一基金”惠民政策保障工程,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交通等费用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失学。每年为900余名低保家庭中小学生和孤儿在校期间提供了免费午餐,免收了241名低保再保障家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切费用。为全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安全的桶装饮用水,免费为中小学生体检,为乘坐校车学生提供补贴等。三年来,由教育系统发起、社会各界响应捐助近55万元,设立了政府专项助学资金,为特殊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

  优化学区,确保公正平等入学。建立随迁子女入学管理制度,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随迁子女在入学、编班、学习等各方面与城市孩子同城同待遇;建立了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各类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船营区实行“阳光招生”,科学规划区域中小学校布局,科学调整中小学学区,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认真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坚持公平,实行了“阳光分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新生实施了电脑随机均衡分班,分班程序公开、分班时间公开、参加人员公开、分班结果公开,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设立重点班或变向设立重点班问题,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维护了每个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各界反响较好。

  由于船营教育坚持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公平施教、和谐施教,规范了教育行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得适龄儿童少年不分种族民族、不分性别性格、不分志趣爱好,特别是不分家庭、社会背景,无论在哪一所学校都能留得住、学得好,从而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