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民生,重金改善教育。教育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统筹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013年,克拉玛依市所辖四个区以及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作为首批通过“国检”的县(市、区),为新疆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稳步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自治区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暂行)》规定,自治区在去年完成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泽普县督导评估验收的基础上,今年6月,又完成了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等7地(州、市)10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并将于近日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实地评估。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推动?收效如何?日前,笔者对已通过自治区验收的县市教育均衡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

  重金助推标准化建设

  今年秋季开学,沙湾县金沟河镇的全体师生比任何时候都要开心,因为新学期后,他们告别了以往陈旧的校园环境:低矮的平房被崭新的楼房取代;坑坑洼洼的操场变身为塑胶跑道;老师板书再也不用粉尘飞扬,现在只用准备课件就可在 里为学生演示……金沟河镇中心校离沙湾县虽然只有6公里的路程,但是办校条件和县城学校相比却有天壤之别,2010年沙湾县全面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为广大农村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金沟河镇中心校就是其中之一。

  “孩子现在在乡牧业寄宿制学校上学,学校环境好教育质量也好,我们做家长的很放心。”10月10日,家住富蕴县库尔特乡苏普特村村民巴恒送就读五年级的孩子前往库尔特乡牧业寄宿制学校,在接受采访时巴恒说:“孩子在哪上学都一样,乡里的条件不比城里差。”像巴恒一样,在富蕴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到教育的发展变化给下一代带来的好处。

  优先发展民生,重金改善教育。教育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统筹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近几年来,在发展教育上,各县(市、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坚持把教育经费纳入县(市、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予以优先保障,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据了解,沙湾县2010—2013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近2.6亿元;富蕴县2009-2013年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投入2.6亿元用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一样精彩;阜康市2011年以来投入教育经费4.3亿元;库车县2012年以来投入教育经费4.47亿元,新源县投入教育经费2.64亿元,若羌县投入教育经费1.18亿元;昌吉市2013年投入教育经费7784万元;福海县对乡级学校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水、供电,实现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玛纳斯县除了从本级财政安排3.6亿元外,还从农发行贷款3195万元用于偿还教育工程欠款,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对接受的企业学校、原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予以倾斜,使这些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全面提高了城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泽普县在2013年对全县存在安全隐患的6万多平方米校舍进行拆除,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加大中心小学及教学点建设力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工程总投入达3.3亿元。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近四年先后投入了5.1亿元对24所市属及企业、农村移交学校进行改造,全面提升了移交学校办学品质。

  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

  跟随父母来城市定居,在享受义务教育方面,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昌吉市等地的进城务工子女已经实现了“零障碍”入学,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教育。

  今年开学,周海洋小朋友在隶属于沙依巴克区的乌鲁木齐市第86小学顺利报名入学并且没多交一分钱,这让周海洋的父亲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像他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孩子能上城里的小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的不少在外地打工的老乡为了孩子能在当地入学不仅费尽周折,还要交高昂的赞助费。现在,他的孩子不仅能入学还能享受同城待遇,这让他颇感意外。

  乌鲁木齐市第86小学校长告诉笔者,学生家长只要能出具在沙依巴克区的租房证明或务工单位证明等材料,都可以零障碍入学,周海洋的入学就是这种情况。笔者在水磨沟区、昌吉市另外几所学校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所有的孩子都是零障碍入学。据了解,近年来,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昌吉市城区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孩子入学越来越成为突出问题。而目前所有在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在城市零障碍入学,得益于各地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首先,各县(市、区)落实“两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政策,积极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努力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益,实行公用经费安排、教育资助标准、考试入学机会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政策,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健康成长。据了解,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随迁子女占本区域学生总数的50%以上,昌吉市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6.75%,目前基本实现了公办中小学“全接纳”。其次,各县(市、区)大力实施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关爱残疾学生、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坚持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残疾学生和少数民族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古丽尼莎.吾斯曼是库车县齐满镇齐满小学三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因为校际间的捆绑,每学期,她都有多次机会到库车县林基路小学交流学习。“教学氛围特别浓。”古丽尼莎·吾斯曼说,刚去林基路小学,她就发现无论是哪个教学年级组,大家都会定期以不同形式开展教学交流,互听互评课。在学校,还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指导她教学。一学期结束后,自己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进步,汉语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比如以前写教案就是按部就班,现在更多的时候是从学生角度备课,以接受能力的强弱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同样的问题,会以不同方式让学生理解。”据了解,林基路小学作为库车县的窗口小学,除了与齐满小学捆绑发展外,还与牙哈镇、乌尊镇两所民语小学结对。每年三个乡镇学校都有近百名老师来林基路小学交流学习,而每学期林基路小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则达50余次。

  林基路小学与三个乡镇学校捆绑发展只是库车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缩影。从2011年开始,库车县针对农牧区学校比较多的特点,构建了以城区7所中学和10所小学对应1至2个乡镇学校的教育网络,有效整合、重组和优化片区内的优质教学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据悉,为了积极推进县域内轮岗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共享,我区其它各县(市、区)均制订了有关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办法和工作方案,规定了交流的范围、条件、时间和程序等,在评优评先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

  提升教师素质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各地在努力保障教师待遇,加大推动校长和教师交流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力度。乌市水磨沟区2013年年底对各个学校教职工人数进行了重新核编,新增教师编制191名,通过特岗招聘、人才引进和接收免费师范生等方式,招聘中小学教师91名,有效缓解了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玛纳斯县制定了《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暂行办法》,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人才40名;阜康市采取提高待遇等措施招聘高学历人才23名充实到学校,聘请10名外教并将外教资源辐射到帮扶结对学校。

  此外,借助国培、区培等培训平台,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名校”等工作室的创建和相关办法的出台,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提升内涵优质均衡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办学的首要问题,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各县(市、区)从特殊的区情出发,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库车县重视学科的德育渗透和学校德育“隐形教育”,在中小学校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开展以“召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开办一期民族团结专题校园广播、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板报展、参加一次民族团结互助活动等为内容的“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沙湾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德育教育全过程;新源县深入开展整治“三非”专项活动,切实抵制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在做好德育教育的同时,各学校还立足当地实际开创特色课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福海县喀拉玛盖乡顶山寄宿制小学五年级学生阿尔法·阿卜杜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就是学校组织开展的特色“冰上运动”项目。利用特殊的地理条件,阿尔法所在的学校自2009年开展冰上运动以来,体育教师都会利用体育课及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学生普及速度滑冰运动技能。目前学生上冰率达到92%,五年来共计40余人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并且被评为全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学校。老师们坦言,通过锻炼、比赛,学生们越来越喜爱速滑运动,更为可贵的是在锻炼学生耐力和体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坚持锻炼的意志。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正是基于这点,乌市沙依巴克区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打造“体艺”、“书法”特色办学品牌,多维度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档升级,形成了礼和教育、幸福教育、摔跤、陶艺、铜管乐器等一批在全疆乃至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课程、项目和特色学校。若羌县第二小学确定了以“凸显楼兰文化,弘扬红枣精神”为校园文化导向,提升师生爱家乡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若羌人精神。昌吉市、水磨沟区等县(市、区)把民族特色舞蹈编成课间操,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校成为传播现代文明、保护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富蕴县积极开展“3+N”活动,以“3+N项目”为载体驱动素质教育发展。

  教育是社会的稳定器,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均衡器,更是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据悉,2011年7月11日,教育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一步加强新疆在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为确保教育公平,7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表”,并与各地州签下“军令状”,明确到2015年,全区30%左右的县(市、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到2020年,全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三年多来,自治区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予以优先保障,并作为考核各地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高位推动,将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结果与干部政绩挂钩,层层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让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新教宣)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