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眾路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以“為民务实清廉”為主题,持续用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眾反映强烈的问题,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呈现新变化、服务群眾焕发新活力,為科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日前,本报记者进城入乡,走基层访群眾,深深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教”出一派新气象
“当时说要提意见,说实话我们也隻当说说,现在我们问题一个个都解决了,就一个感受:这次是真在走群眾路線,真在為群眾办事。”说到这裡,含山县林头镇陈墩村66 岁的田世福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5 月,田世福作為老党员被邀请参加了一场征求意见会。会上,他一口气提了“电网老化”、“新河淤积严重”、“村村通公路太窄”3 个问题。半年不到,这3 个问题均有了“新动态”:陈墩下辖9 个自然村中6 个已完成电网改造,剩余纳入明年的农网改造﹔新河清淤将於明年正式啟动、今年暂进行清杂﹔村内的主干道目前已经修建了2 个会车点。“践行群眾路線就是要从群眾最关心、最具体的小事做起。”陈墩村党总支书记郭传来说。
“不一样了”,这是群眾当前对党员干部的新评价。究竟哪裡“不一样”?和县西埠镇鸡笼山村村民贾德鬆说:“作风更实了,态度更好了,我们办事也更方便了。”
随着党的群眾路線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幅朴实真挚的“為民服务”新画卷已在一江两岸4042 平方公裡的大地上铺展开来,新变化、新气象,犹如一股春风,沁人心脾,歷久弥香。
■结一家亲,暖一家人﹔结万家亲,暖一方人。去年下半年全面啟动的“走亲戚”活动已然成為我市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特色、一大品牌。“不再是单方面的‘我给他什麼’,这让人有一种相融的感觉。在逐渐频繁的走动中,它带给我们的,除了知足和感动,还有心境和作风的转变。当我们真心对待‘亲戚’时,慢慢就会发现,广大群眾其实都是我们的‘亲戚’。”
“十一”长假来了。尽管社区裡的事并没有停,但方梅霞还是想趁这个假期和家人多聚一聚,这自然包括范秀英阿姨。在春节前的困难户摸排中,社区书记方梅霞认识了范秀英,并自此结下了这个“亲戚”,这一走就再也没停过。
“一开始就是想着范阿姨家裡生活比较困难,自己就多帮衬着点,可后来就感觉这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了,不仅仅因為她是我们社区的居民,更因為她是我的‘亲戚’。”方梅霞说。永泰社区是2013 年年底才成立的一个新社区,许多事务都需要一点点厘清,而“走亲戚”的这段经歷却在不经意间给了方梅霞不少啟发。
“开展党的群眾路線教育实践活动,在社区不就是把居民服务好吗?作為社区干部,社区居民不都是我们‘亲戚’吗?”於是,今年2月8 日,永泰社区啟动“认闺女”活动,组织了社区的5 位党员与5 位孤寡老人一对一结成“亲戚”。
自从认了王庆秀这个“闺女”之后,孤寡老人海存都遇到事不再像过去那样着急了,逢人常说自己现在“有了一家子亲人”。“我虽然一个人,但不孤单。”老人动情地告诉记者。如今,在“ 认闺女”活动的基础上,永泰社区又啟动了“ 幸福来敲门”活动,社区裡的不少居民都加入了这个爱心行动,经常去左邻右舍敲敲门、聊聊天,帮助需要帮助的邻裡人。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眾,帮助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大家都从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并在过程中将过去‘ 走形式’的固有印象逐渐转化為发自内心的‘ 自觉自愿’,这就是‘ 走亲戚’活动的价值所在。”市活动办有关负责人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106 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17606 名党员干部共结“ 亲戚”16991 户,累计帮助群眾解决各类实际问题4100 多个,协调有关方面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2 亿元。这其中,有叁代接力“ 走亲戚”的和县林业局干部海涛、有将“ 亲戚”家的孩子当成自己孩子关心鼓励的市纪委干部盛传斌、有為帮“ 亲戚”小永康治疗多次奔走的当涂县姑孰镇干部尚定铅…… 这一个个名字和一段段故事已然成為广大党员干部身边的“学习范本”。
“帮助‘亲戚’,自己也是受益者。在逐渐频繁的走动中,我收获了感恩和知足,与‘亲戚’一家的相处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处理群眾事务时隻要‘走心’,许多问题都能找到捷径。”“助人自助”,这是许多党员干部参加“走亲戚”活动之后的共同心声。
“走一些山路、拉一些家常,也让自己多了一份寧静。‘走亲戚’活动不仅让我多了一户‘亲戚’,更让我多了一条深入基层、深入群眾的路径。”博望区干部谢王挽说。市纪委监察局干部翟瞿也在“走亲戚”日记中写道:“在帮扶困难群眾的过程中,我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升。群眾的建议想法,值得我们借鉴﹔群眾的忠厚善良,值得我们学习﹔群眾的困难疾苦,需要我们反思﹔群眾的赞许满意,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
如今,“走亲戚”活动也已经成為我市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大亮点品牌。“好名称、好内涵、好力量、好机制,这些元素共同铸就了‘走亲戚’活动这一品牌,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助人自助、密切干群关系,这些效应共同激发了‘走亲戚’这一品牌的持久影响力,而这一品牌也成為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重要驱动力。”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联系服务群眾“最后一公裡”的“末梢神经”,在社区和村部。村居干部的群眾意识、服务能力强不强,直接影响服务群眾的质量和水平。马鞍山2013年起探索推行的村居干部职业化,使得广大村居干部迎来了一场“命运之变”,一批有能力、有抱负、想干事、能干事、愿意為群眾干事的基层能人开始争当“村官”。
沿着105 省道向东的一条岔道行驶5 分鐘左右,就可以到达和县西埠镇腰埠社区。一下车,社区公开栏上一张红底黑色的公示赫然在目。公示上写的是经社区两委和部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继续享受低保待遇人员名单。
“不瞒你说,低保问题以前一直是社区的一大矛盾,有的人有车有房还吃低保,不少人有意见,可是一直没人解决。”社区党员王玉龙告诉记者。今年4 月,在落实村居干部职业化的基础性举措之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中,腰埠社区过去的书记因為服务群眾能力不强、社区事务处理经验不足等原因被换下,具有丰富群眾工作经验的包家涛赴村任职。
到村后,包家涛就开始着手处理这件大事。“无论是听取意见还是上门走访,都有不少党员和居民提到了低保问题。之后进行的调查核实中,証实在社区原有的66 户92 名低保名单裡确实有‘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存在。既然群眾反映了,也查实了,那就要实事求是地处理。”包家涛说。
9 月22 日,经研究确定继续享受低保待遇的名单公布了,一共54 户77人。也就是说,有12 户、15 位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被清理。為期7 天的公示期内,社区没有接到一起投诉。不少群眾都说,低保问题这次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与社区新班子“公正公开公平”办事是分不开的。
在包家涛看来,这是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以往村干部待遇差,甚至都没人愿意干,现在实行职业化了,过去村居干部们反映的问题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那干部们自然应该更专心地去把该干的事干好,履行好职责。”
但村居干部职业化绝不仅仅只是解决村居干部的待遇及保障问题。“先对班子进行分析研判,再按照标准把人选好,然后通过换届最后实现职业化”,这是我市明确的“职业化路径”,从中不难看出,职业化的核心是把人选好。
“在之前进行的村班子分析研判、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和村‘两委’换届中,一批服务群眾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的干部被换下。為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职业化队伍,我市打破城乡、行业、地域和身份的界限,根据各村实际,或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或由上级机关选派,或挑选村居干部交流任职,自职业化推行以来,已先后有474 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充实进村居党组织班子裡,他们当中不乏致富能力、復员退伍军人、机关党员干部、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西埠向北,古镇石杨。在这裡,303名“村民组长”转换成為“社会管理员”,也成了村干部服务村民的“ 好帮手”。“由於以前职能不清,保障不足,村民组织的职位甚至要靠‘ 推磨转圈’或‘ 抓鬮’来產生,与此同时农村的各项管理任务却日益繁重,这就產生了矛盾。”石杨镇镇长黄忠斌坦言。“创新的做法带来了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上升,打通了服务群眾‘最后一公裡’,同样提升的当然就是群眾的满意度。”和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迎锋说。
还有华阳社区推出的“ 党员说事点”服务模式,“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办”,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15 字定位”却一下子拉近了党员与群眾之间的距离,如今这已成了群眾政策问询点、民情征集点、便民服务点、矛盾化解点和怨气排泄点。
■ 践行群眾路線离不开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这裡的服务不是走过场、打圆场,而是主动作為解决问题﹔不是一阵风、一下子,而是建章立制瞄准长远﹔不是你干你、他干他,而是多元整合匯聚合力。於是,马鞍山县(区)、镇(乡)、村(社区)叁级联动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应运而生。根据计划,年底前将达到乡镇(街道)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建成率,全程代理服务率,村、社区居委会与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合二為一、集中办公服务叁个100%。
敞亮的為民服务中心内窗明几净,12 个办公窗口规范整齐,在岗的十多位办事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手头的工作,没有值班人员的窗口也都放置了离岗告示牌并注明了离岗原因。这是9 月29 日上午记者在当涂县太白镇為民服务中心内看到的一幕。
在大厅裡,记者遇到了前来办理个体工商户名称变更証明的许兴峰。“本以為还要费一番功夫,没想到从进来到办完隻用了不到5 分鐘的时间,而且工作人员还把一些具体事项解释得很清楚。”他说。
“现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多了,办起来也快。”前些天偶然听到一位办事群眾的这句评价令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江立宏深感欣慰。年后,针对部分工作人员的办公作风及效能问题,太白镇出台了系列制度规定,其中的“违反效能规定处理办法”堪称“史上最严”,例行检查也频繁到以“天”為单位,“為的就是要将為民服务落到实处。”江立宏说。
同样发生较大改观的还有和县乌江镇,镇党委主动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承诺,接受群眾监督﹔成立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积极推行了“四零一点一网五到位”群眾工作法﹔着力加强载体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共办理事项1282 件,代理事项815 件,办结率达100%。
為民服务全程代理,究竟可以代理哪些内容?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观明向记者介绍说,这裡囊括了应当提供且能够提供的、与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事项﹔其运作的流程呈现為上下联动、层级清晰的县(区)、镇(乡)、村叁级农村全民服务体系。我市设置了受理、承办、回復叁个环节,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调的运行模式,凡属各级為民服务机构具体办理的事项,在承诺办理的时限内办结,能即办的一律即办﹔凡属咨询类的应当场解答﹔需逐级上报的代理事项限时做好资料登记、代理代办服务及办件结果反馈等。為了解决“农村群眾尤其是留守老人办事难”问题,郑蒲港新区搭建的叁级行政审批服务网络平台已成為我市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一个闪光点。简单地说,村民隻要到村裡的办事平台提交相关材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全程代办﹔而且还可以实时了解到办理进展,“如果在办理有效范围内受理了,系统就会亮蓝灯﹔如果在最后一天,亮的就是黄灯﹔如果超时还未办理,就会亮红灯。如果红灯亮起,意味着相关责任人将受到处置。”村委委员、会计马则勇介绍。“现在大家伙都知道,想办事,事前一电话,村裡走一趟,事就办成了。”陈桥洲民族村村民赵永胜说。未来3 年,新区能享受到这一便捷服务的村庄将由现在的6 个增至18 个。
“服务就是要给群眾办事,全程代理工作推广以来全市政务服务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在流程上从不规范到规范,在意识上由非自觉到自觉,总体来看,事办得更多了,办起来更快了,服务也更到位了,前8 月全市村和社区全程代办服务已有近23 万件。”朱观明说。
■ 作风的转变、基础的夯实和联系服务群眾“最后一公裡”的打通,这些新气象、新变化所积聚的正能量,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一股鲜活动力。尽管经济总体下行,一组组好於预期的数据却给了大家坚定的信心和动力,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何验証?看群眾满意度,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我们一直生活在向山,这个菜场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好几趟,听说今天改造好了开业,我自己就想来看看,一说我父母也要一起。”朱思芳口中的“菜场”就是於10月1日正式营业的向山农贸市场。
该市场是今年市政府列出的8项“為民办实事”之“菜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之一,目前在全市农贸市场中创下了两项“之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4500平方米的标准化经营区、161个岛式经营摊位、38间店铺式经营房,老菜场的新“面貌”让朱思芳和父母连连称赞。
“倾听民声,倾注民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将着重解决群眾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内容,扎实推进33 项省级民生工程和8件民生实事落实,不断提升群眾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以确保让广大群眾既能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也能切实从中得到实惠。”市活动办有关负责人说。除了菜场改造,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上線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新选择,公交服务升级令城市“流动风景線”绽放新风採,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也让部分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愜意……
“马鞍山对企业的支持与关心非常给力,事实上,在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向我们传递了温暖和信心。”马鞍山中方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施宏全说。
之前,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和產能有限之间的矛盾,企业决定新建厂房扩大规模,却又遇到了资金瓶颈。市普邦担保公司在走访企业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表态给予支持,材料提供齐全后,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相关担保程序。“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们先后走访了多个园区、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积极為有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发挥担保、典当和基金投资的协同作用。”市普邦担保公司负责人说。
“将活动开展与工作推进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这是我市从一开始就明确的“主基调”。事实証明,教育实践活动确实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输入了一股不竭动力。
数据為証,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產总值630 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居全省第2 位﹔1-8 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6 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市经济朝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轨道前进。
“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四风’问题的解决,激发了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都為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活动办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