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山东大学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时代化、集成化、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四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近日,记者就如何推进人文学科建设,对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进行了专访。
如何推动人文学科的“四化”建设——访山东大学校长张荣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山东大学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时代化、集成化、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四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近日,记者就如何推进人文学科建设,对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进行了专访。
记者:“时代化”一般会被理解为“与时代对接,表现时代特色”。具体到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里,“时代化”的价值在哪里?山东大学在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时代化方面有什么措施?
张荣:人文研究的时代化,就是跳出“经学研究”传统的囿限,将传统文化研究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解释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方面问题,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发挥其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传承中的作用,实现儒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山东大学积极探索人文领域学科方向、研究手段和传播推广的创新,产生了一批具有当代价值的学术成果。学校积极承担了一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如许嘉璐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刘大钧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百年易学菁华集成”、陈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文明、文化与建构和谐世界研究”等。
记者: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集成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荣:首先是推动研究力量的集成。人文社会科学协同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势所趋,山东大学从自身学科和学术优势出发,积极构建开放的科研组织模式,通过成立人文社科协作体、设立“尼山基金”等,突破人事制度壁垒,按照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建立了集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于一体,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一以贯之的文科协作新机制。其次是推动研究领域的集成。近年来,学校整合学术资源,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对中华文化典籍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整理,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特别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两汉全书》(2009年出版)、《百年易学菁华集成》(2010年出版)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相继问世,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记者: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推动人文学科的国际化是不是指要加强人文学科研究的国际交流?山东大学又是如何实现国际化的?
张荣:简单来说,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从其他文明汲取养分、借鉴成果。近年来,山东大学采取多种措施,有选择、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人文学科的国际化。
一是打造高端国际学术品牌。学校积极促进人文学科领域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于2010年发起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为主题,探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互动,参与并推动世界文化新秩序的建构,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促进传统文化海外传播。近年来,山东大学通过与国家汉办共建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山东大学举办。该大会被誉为国际历史学界的“奥林匹克”,每5年召开一次,这是100多年来首次在亚洲举行。
记者:促进人文研究与推广的大众化,一般会理解为“将研究成果向民众普及”,但是我们知道,人文学科的科研成果,其价值有时难以在社会生活中显现,对此,山东大学有没有具体的举措?
张荣:繁荣发展人文学科,既要重视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又要注重教育的普及、宣传与推广。近年来,山东大学面向社会,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积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大力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是启动乡村儒学行动。2012年5月,由张士闪教授主持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通过对山东村落的地理空间、历史沿革、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信仰活动、游艺传统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发掘儒学文化在民间社会的存在形貌、文化心态、传承脉络与现代创新形式。
二是开办齐鲁大讲坛。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统筹下,山东大学与省社科联、齐鲁晚报等单位联合主办了公益性、大众性人文社科类讲坛——齐鲁大讲坛,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打造内涵丰富、运作规范的公益讲坛,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编撰《儒学小丛书》。2013年,山东大学启动由庞朴教授领衔的重大项目《儒学小丛书》100种,目的是通过小丛书、大制作,小文章、大手笔,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记者: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顶层设计。为推动人文学科的“四化”建设,山东大学在制度和政策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张荣:近年来,山东大学为积极促进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动的时代化、集成化、国际化和大众化,在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及评价方式实行大力革新,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为人文学科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一是整合组建新型研究平台,打造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学术特区”。2010年、2012年山东大学以人文学科为依托,建立了儒学高等研究院和文化遗产研究院两个具有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充满活力的全新运行机制。
二是加强青年团队扶持,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制定“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团队项目实施方案”,从2012年开始已重点扶持了13个特色青年学术团队。通过资助水平领先、特色鲜明的优秀科研群体来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形成传承有序的“山大学派”,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是改革学术评价方式,激发科研活力。学校制定《山东大学学术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和《山东大学个人评价指标体系》,为人文学科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围绕创新质量、服务贡献、科教结合、人才队伍、机制文化等方面开展评价,从不同学科学术研究的差异性出发,按照分类指导原则,激励、引导教师学术研究有针对性的向实现学校学术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李平生 张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