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自主编写的一套《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系列样书,尚未正式出版,就被部分省市教育部门预定为教师培训指定用书。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自主编写的一套《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系列样书,尚未正式出版,就被部分省市教育部门预定为教师培训指定用书。锡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孟静卫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批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锡山区“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转语言、改培训、走课堂的“转改走”活动,让课堂有了品位,成了品牌。
转语言:“72条”好理念深入“师心”
不讲就会的免讲、一讲就会的少讲、怎么讲也不会的不讲,总之不要多讲;当学生没有问题时,那你的教学就可能有问题了;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好不上课……采访锡山区教师时,他们对课堂认识的“妙语连珠”让记者惊叹不已。
“这些都出自锡山区教育局《给教师课堂教学的72条建议》。”刚做老师的小过笑着告诉记者,“毫不夸张地说,‘72条’就是我们从教的‘圣经’啊!”
2008年,一场面向全区所有教师的“你眼中的‘三品课堂’”格言大征集拉开序幕。一时间,上百条来自教育一线“冒着热气”的课堂格言纷至沓来。“稍加整理、归纳后,‘72条’便诞生了!”
“‘72条’好理念像种子一样深深根植到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心中。”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蒋洪兴如是说。
改培训:一课三人上,三人上一课
“不管省赛、国赛,是骨干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上,只要锡山小学科学课出去比赛,基本都是第一名!”在采访中,锡山区教育局小学科学教研员陆逊告诉记者。
这份自信来源于锡山区教育局的“互动式”教师培训方式。陆逊表示,除了常规培训外,区教育局更强调实战促成长、互动保质量。比如“一课三人上,三人上一课”,前者各自备课、考验备课功底,后者共同备课、突出教师的课堂把控力,然后所有教师再聚一块儿一对比一分析,不足和经验就全出来了!
“教师培训不能是流于形式的口耳相传,而应创新形式、强化质量,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跟进培养保证年轻教师能真正将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蒋洪兴表示。
走课堂:一年听课超过3500节
“下周周二、周四要去锡山区的两个小学听课……”周五下班前,孟晓东在台历上备注着下周的工作安排。“我每年要听120多节课,我们区教研室的近20个教研员一年总共听课超过3500节,保证优良率85%以上。”面对课改如何保证落实的问题,孟晓东这样回答记者。
孟晓东表示,以前到各学校的“小样本”听课,课程和上课老师大多“精挑细选”而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现在,教研员随机下学校,随机“点”课,而且一点就是50节,几乎所有学科、各个老师都能涉及。“‘大样本’调查不仅可以了解、改正问题,且随时掌握‘三品课堂’推进情况,保证课改探索不牺牲教学质量。”在自加压力的“走基层、评课堂”活动中,全区课堂优良率年年保证在85%以上。
正是“一年3500节课”的脚踏实地,锡山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