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起,湖南在两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投入3.82亿元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好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乡村教师纷纷表示,现在收入增加了,教书育人的干劲儿更足了。
收入增加了,干劲儿更足了,湖南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成效显著——
9万乡村教师幸福从教
从2013年起,湖南在两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投入3.82亿元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好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乡村教师纷纷表示,现在收入增加了,教书育人的干劲儿更足了。
一场雨后,云遮雾绕。
4月的湘西,草木葱茏。湖南省凤凰县禾库学区校长吴金和高兴地说:“情况最严峻的时候,我们禾库中学12个班只有15名教师,但现在由于待遇的增加,教师增加到40多名了。”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政策的实施。为改善贫困地区教师人才的待遇,从2013年起,湖南在两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投入3.82亿元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记者近日走进湖南贫困山区,真切感受到了这项政策给乡村教师和乡村学校带来的幸福改变。正如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所说,让乡村教师袋里有钱、住有所居、晋升有望,是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抓手。
连片特困地区呼唤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禾库镇离凤凰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800米,由于条件艰苦,教师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结果到2006年,禾库九年制学校中学部12个班,包括校长在内只有15名教师,就更别提了在山旮旯里的村小了。校长向县教育局诉苦:“学校离县城远,待遇差,教师纷纷调走,师资没有保证,怎么能搞好教育教学呢?”
与此同样的情况还有凤凰县边远的米粮、柳薄、两林等乡镇的学校。该县教育局每年收到的调动申请报告有400多份。
凤凰县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41.96万人。尽管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该县2013年财政收入只有6.3亿元,80%的支出靠上级补助。
“在乡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工资待遇、住房条件、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子女学习、自身发展等,都与城市学校教师相差较远,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国家贫困县,普通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可谓艰苦、清贫,有许多困惑和无奈,甚至还很难得到社会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凤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吴佩森说,也正因为如此,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不愿意去乡村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师资紧张,现有乡村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造成更多的教师不愿意坚守乡村学校。
实际上,不仅是凤凰县,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其他地区县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初中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遍低于全省水平。特别是占片区人口70%以上的农村,平均每万名中小学生拥有教师数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3.8人……这是来自武陵山片区的一组数据。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武陵山片区等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贫困落后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教育事业基础仍十分薄弱,特别是乡村学校师资的难题困扰着这些地区。
一位校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几年前,学校分来了一名年轻教师,全校上下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他能留下来。可是新教师在学校待了两天,竟然哭了两天,第三天早晨,头也不回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实施生活补贴让乡村教师笑逐颜开
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才,成为乡村教育之痛,也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心上事。湖南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要真正稳定乡村教师队伍,除了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还要待遇留人,用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2013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深入调研论证,出台了《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项目支持、对口支持、资金支持、编制适当倾斜及职称评聘适当放宽等措施,留住、提高现有人才,并辅之以人才引进和培育。相关政策也适用于罗霄山片区所辖县市。
其中,基层最盼望、政策含金量最高的内容,就是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含初级)的在编在岗教师,在片区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工作期间,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县城关镇)三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的生活补助。
从此,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两个连片特困区43个县市区9万余名乡村教师,享受到了这一民生大单。消息传来,两个片区的乡村教师一片振奋。
实际上,早在2009年,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就开始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且生活补助连续3年翻番:2009年村小教师每人每月为300元,2010年达到600元,2011年提高到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400元。此外,泸溪县还按国家标准发放教师绩效工资,并在绩效工资中特别设立了农教补贴,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初中、中心完小教师每人每月100元。
泸溪县教育局局长龚佳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生活补助一项,村小教师一年的收入要比城区教师多1.44万元,不少村小教师的年收入可达5万元。
凤凰县也从2009年开始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13年,凤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在2012年606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874万元,遥远村小、教学点的生活补助翻番,由上一年每人每月400元或600元,提高到800元、1000元或1200元,最高达1600元,不少教龄长的村小教师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
除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外,湖南还有攸县等41个县市区也进行了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探索。
好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许多乡村教师告诉记者,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之后,自己经济压力减轻了,工作更安心了。
田继刚是泸溪县马王溪小学的教务主任,2008年前在达岚乡都用小学任教。来到马王溪小学后,有着10多年工作经验的他,一度寻思着能不能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去。不过,县里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后,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就能多收入140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的压力变小了,幸福指数一路攀升。”田继刚笑着说,“2010年,我家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月供600元,有了这笔补助,月供已经没有压力了,这样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农村学校的决心。”
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李纪武、财务建设处处长侯荣建、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大伟等纷纷向记者表示,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站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体现了对广大农村教师的关心和厚爱。
教师争往山里跑,师资均衡见成效
优秀教师愿意来、留得住,并且各地出现了教师争相往山里跑现象,为乡村教育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
来自泸溪县教育局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该县先后有283位教师自愿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出现了城镇学校教师竞争到农村任教的喜人局面。
泸溪县小章乡的黄泥冲小学,以前的教学质量在全乡垫底,不少家长不得不将学生从这所学校转走。去年从小章乡中心完小下来8名教师支教之后,学校的情况大为改观。上学期乡里组织的一个质量检测,6个年级12门功课,黄泥冲小学取得了6个第一,而中心完小才拿了4个第一,另外2个第一也被其他村小拿走。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村小负责人张海涛终于松了一口气,更让他高兴的是以前转走的学生又纷纷转回来了,村小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岩头山小学以前是泸溪县浦市镇中心完小下属的学校中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最差的一所。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浦市镇中心完小校长陈仕国决定从下属学校中挑选1位管理者和1位优秀教师到这所学校支教。结果仅仅半年,这所学校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质量前进了3个名次,学校和当地村民、村委会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据统计,2011年以来,泸溪县有33人从农村基层一线教师直接提拔任用到学校中层骨干岗位,有12人由学校的中层骨干提拔为学校副校长,有6人从学校副校长提拔为校长。
在凤凰县,同样的场景也出现了。凤凰县三拱桥乡小学校长田唐曾为派谁去村小头痛,但去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共有20多名教师参与竞争去村小,最后6名优秀教师下到了村小,“下村小的都是学校骨干老师,年富力强”。
田唐告诉记者,原来村小的学生到中心小学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要很久才能纠正,现在这批骨干教师下去之后,村小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卫生变整洁了,学生穿着干净了,作息时间规范了,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夏智伦说:“湖南各级党委、政府,把尊师重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谋划、实施,努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让人羡慕的职业是教师,幸福指数最高的人群是教师,在湖南将逐步成为现实。”